中国哲学的包容:从理学到哲学-论文.pdf

中国哲学的包容:从理学到哲学-论文.pdf

ID:53908655

大小:305.79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7

中国哲学的包容:从理学到哲学-论文.pdf_第1页
中国哲学的包容:从理学到哲学-论文.pdf_第2页
中国哲学的包容:从理学到哲学-论文.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哲学的包容:从理学到哲学-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索2013/9中国哲学的包容:从理学到哲学叶德跃摘要:近代西学东渐,西方哲学思想的引进对中国近代词自传译到中国之时,就一直处于这种尴尬境地。“哲学”在中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启蒙和变革起到了相当重国的定义一直存有争议,这个领域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地扩要的作用。中国传统学术并无哲学之名,只有经学、子学、张.且根据不同的时代对不同的问题有兴趣而改变着。一般认道学、理学、心学诸说。“哲学”一词,系日本学者西周引入。同哲学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套主张、命题或理论。哲学的研究是基于理性的思考,寻求能做出经过审视的假设且不跳脱中西哲学之间的学术通约和交流的过程实际

2、上就是一个信念或者只是纯粹的类推。不同的哲学家对推理的本质有着比较哲学研究的过程。但今人往往以渗透着西方中心主不同的想法。义情结的黑格尔哲学标准来剪裁中国哲学,故引发“中国西方哲学家认为,从科学教育方面人手或许是让科学与有无哲学”之争。争论中国有无“哲学”之“名”并无意义,关哲学领域对话最可行、最直接的办法。中国哲学则是根植于中键在于中国有无“哲学”之“实”。未来的哲学将是文化哲学国古代社会的基石中,为古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的崛起.从传统形而上学到“拒斥形而上学”再到“人类形理论价值体系。但是,中国传统学术并无哲学之名,只有经学、而上学”。这是一

3、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子学、道学、理学、心学诸说,中国传统哲学家对此展开了全面关键词:中国哲学;理学;哲学;包容深入的研究。“哲学”一词,系日本学者西周对西方“Philoso.中圈分类号:B2文献标识码:Aphy”的翻译。后由黄遵宪介绍到中国来,20世纪初被梁启超、文章编号:1001—490X(2013)9一l17—03王国维等定位为“宇宙人生根本之学”①。哲学一词源于日本学作者:中共南阳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副教者对西方哲学概念的翻译,后传人中国,用来指称中国传统的授。河南,南阳,473056治理之学(儒、墨、名、法等)。虽然西方的“Philo

4、sophy”一词,在明清之际已传人中国。“哲学”一词也在1877年被黄遵宪介绍人类历史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变幻.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和而来,但因传统学术中没有“哲学”这个词语,所以在近代很长伟大的思想。它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的遗产.需要我们一代代薪一段时间内国人对“哲学”普遍存在着一种接受上的紧张,即火相传、发扬光大。哲学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据相当重王国维所说的“海内之士颇有以哲学为诟病者”。对哲学接受要的位置,为人们提供了理解世界的一种思想,中西哲学由于的紧张在当时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以清政府为首的保受不同文化载体的影响.具有不同的价值体系。西方哲学的引

5、守派因害怕西方哲学的传人会引起邪说横流,国粹丧失,从而入对于培养中国杰出人才。促进中国学术文化乃至中国社会不利于统治,因此对哲学学科的设立采取回避的方式。由张之的进步,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1949年以来,新中国的出版洞会同荣庆、张百熙等人在1903年制定的《奏定京师大学堂界和学术界在这方面更是不遗余力.为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和章程》、《钦定大学堂章程》中都将哲学排除在大学分科之外。思想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通过这些著作.人们有可能接触尽管这一做法引起了国内有识之士的激烈批评,但在有清一到迄今为止人类已经达到过的精神世界。这许多书的作者都代哲学始终未能在大学

6、中得以设立。另一方面,自19世纪末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阶级、一种思潮的先驱者、代表“哲学”一语传人中国。虽有梁启超等人尝试将中国传统思想者;他们踏着前人的脚印,开拓着新的道路;他们积累了时代与西方哲学相联通,但其时的学人多不接受哲学这一概念,不文明的精华(当然有时亦不免带有偏见和渣滓),留给后人去同意用“哲学”一词替代“理学”或者“诸子学”。陈黻宸对哲学涉猎,去检验,去审查,去汲取营养。从中,我们也看到了中国概念的辨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展开的,虽然他对“哲学”哲学的发展范式:从“理学”到“哲学”的范式的转变。学科并没有诟病.但在接受概念上却颇有顾

7、虑。随着鸦片战争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大门打开之后,中国国从“理学”到“哲学”看中西转换内的有识之士开始“放眼看世界”,关注西方哲学及其价值体近代西学东渐,中国的思想文化和学术界涌现了一批外系。其中就包括梁启超、王国维、严复等人,他们虽对西方的哲来名词。如果这些名词所反映的对象中国本来没有,完全是从学进行了介绍和研究,但都没有对“哲学”概念的内涵做出界西方传来的,一般不会引起争议。如果指称中国固有的事物,定。只是将西方哲学的某些理念介绍到了中国。章太炎对“哲争歧往往不断,并常常困绕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学人满怀着爱学”一词曾加以界定,但已时至1910年,冯友兰在《

8、新理学》中国、强国和富国之心。对外来的科学和文化倡导“兼容并蓄”的说他讲的哲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