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828960
大小:6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8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刘爱琴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推理等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与联系,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课前收集信息,自制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习惯。1、收集有关信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教师要敢于打破教材,善于跳出教材,能巧妙组织教材,把学生教“活”。将学生日常十活中遇到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其观察,搜集信息,才能
2、有效的激发其认知,促使他们自主地、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理解掌握知识,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小数和小数的意义”这一内容时,不把书上的有关小数的例题搬到课堂上直接向学生讲解,而是事先布置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小数,在课上能尝试着用逼言说明情境中的小数表示的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进行动手操作。体会0・1与1/10的关系,进而理解小数的意义,进而理解0.1的意义和0.3的意义。通过收集信息,使学生对“小数”有了感性认识,对新课不再陌十,能轻松地接受各种新知识。这样,从日常
3、十活入手学习知识,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并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自制学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而数学学具以它结构精巧、形式新颖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心理,恰当地进行学具操作,在操作中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创设合理的适时的
4、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轻松、自然、高效。在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制学具,可以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取对对象的表象认识。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让学生自制一个用三根木条钉成的三角形模型,一个用四根木条钉成的四边形模型。先让学生说说它们的边有什么特点,然后请两位学生来轻轻拉这两个模型,切实体会到三角形与四边形的不同特性。动手操作时,要让学生专心,通过现象看本质。教师也要注意适当地点拨及总结。通过感知体验,学生便认识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学生为了做好这两个模型,就会自觉预习有关三角形、四边形的知
5、识,动手制造学具,学生容易接受,也很乐意完成,在制造学具的过程中,既能让学生学到一此数学知识,也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二、动手操作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教学中“空间图形”之内容向来是教师觉得学生最难理解、最难掌握的知识,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贫乏、再加上学生理解能力的局限,造成这一知识点接受起来很为困难。虽然,几何图形的学习内容教材在编排上由易到难、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但学生经过六年的小学数学学习,从认识图形到掌握图形特征到计算图形,学习的效果总不太令人满意,特别是立体图形学生能根据条件想象出立体模
6、型或画出图形的更是位数不多。在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灵活掌握的学生最多在三分之一左右,其大部分学生学得死,学得苦,不能举一反三,辛苦不说,成绩也不理想。三、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荷兰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都想看1看、动1动、j1量。而加强动手操作是低年级学生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1种方法。通过动手,学生学得更有趣;通过动手,学生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在这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好多操作的机会。如教学“米、分米、厘米
7、”时,在学生认识米、分米、厘米的长度单位以及相应的进率,建立1米、1分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基础上,我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怎样知道“教室“文具盒的宽度”、“人的高度”等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试1试,去?1=1课上学生“动”了,气氛“活”了。使学生引用了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实际问题。总之,要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要把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必须要强化动手操作,从而把数学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