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730999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0
《浅谈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京山县宋河小学左绍贵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可以使信息不断的刺激细胞,促使思维活跃,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同时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重视操作活动,用操作活动启迪思维,使思维在操作中得到发展。一、创设有效的操作情境,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的放手让学生操作。操作要到位,不能流于形式,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
2、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学生的操作,你会发现,学生也是一个创造者。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在小组内探索,想办法知道它们的特点。比如正方形边的特点,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它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这条边与其它三条边一样长,说明四条边一样长,……尽管有的同学操作不够规范,有的同学表述不够准确,教师应及时纠正,
3、也要给这些同学鼓励、表扬。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这种学生自己“创造”的新知,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而且在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二、要选择动手操作的时机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为此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大多离不开动手操作学习活动这一环节,然而动手的时机要根据教材,学生的学习需要分三个阶段灵活把握。 1.知识形成前的动手操作,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大都是由具体到抽象,如概念的形成,规则的发现大多要依赖具体的感知、丰富的表象,为此在学习之初要先开展动手操
4、作活动。如倍的概念形成教学,由于倍的概念是建立在几个几的基础之上,于是可先让学生用小棒由摆几何图形。在摆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交流、观察、分析,一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你摆了几个这样的图形,用了几个几根?再让学生摆三角形或圆片,在第一行自由摆几个,在第二行根据自己意愿摆上几个几,然后交流说一说第一行摆了几个,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几个几。在大量丰富的感知基础上然后引出“倍”的概念,既一个数里包含了几个另一个数,我们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根据除法的意义可用除法计算,由于倍的概念是建立在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基础
5、之上,有丰富感知和表象做基础,“倍”的概念形成就水到渠成。 2.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动手操作,目的是验证理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所谓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动手实践,就是指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困难,这时就需要动手操作来帮助解决。如教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时,教师先出示隐含的循环规律的一副图形让学生整体观察,问他们这些排列有什么规律?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第一行和第二行找到了规律,为使学生真正理解图形变化规律,这时就要求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移一移。紧接着老师提出新的排成性问题,要求学生再把第二行变到第三行,
6、第三行变到第四行。学生兴趣可高了,因为他们已初步的知道这组图形从上到下的变化规律,动手活动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问;现在你们是否发现了这组图形从上到下变化的规律?他们都是怎样变化的?由于循环规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发现确实较难,但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引进了动手操作的环节,顺利的突破了这一难点,学生们在这一动手实践中既获得了知识,发展了思维,同时体验到了成功的兴趣。 3.知识形成后的动手操作实践,目的是巩固加深,甚至是创造性的运用数学知识。 学习活动过程需经历两次飞跃,实践到抽象是第一次飞跃,抽象回到
7、实践是第二次飞跃。为此在学生获得知识后,还需让学生把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既可达到对知识的加深理解,又能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知识形成后的动手操作实践。如学习米的认识后,让学生去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学了圆的知识后,让学生去测量一下圆形花坛的周长、面积;学了统计知识后,让学生对家庭中一周各项开支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制成统计表,统计图等等。转三、注意操作、观察、思维及语言表达的有机结合 1.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操作学具,满足了儿童好动的天性。许多学生摆弄学具时常被学具的形状、色彩等外部特
8、征所吸引,不能在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定向的注意,尤其是当观察的重点为操作的过程而非操作的结果时,常常并没有对稍纵即逝的过程给予足够的注意,还有的同学根本不会观察。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和操作结束后,教师都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给学生观察的重点,主要观察的内容、观察的方法、顺序、怎样观察。 例如:教学《圆面积》时,第一环节老师引导学生将圆拼割后组成了一个长方形。第二环节的重点就是观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我设计了这样的讨论题目:(1)拼割后的图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