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063435
大小:5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1
《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就).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东凤镇同安小学梁就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分学段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并且运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运用”等认知目标动词表述知识技能目标的不同水平。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屮,获得一些感性认识。体验(体会):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经验。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理性认识。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四个目标都涉及到参与数学活动,形成基本的技能。小学数学的学习活动正式学习的起步阶段
2、。在起步的阶段,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十分低,缺乏正确的指导。操作活动留与形式,为操作而操作,课堂的有效性大大降低了。只有教师能够正确指导学生怎样动手操作,有目的的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结合起来,将有效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动手操作。学习活动不是单一的,动手操作活动也不是表面的。教师不耍把动手操作理解为让学生摆一摆、试一试,忽视了与思想活动的联系。让动手操作活动停留于表面,像演戏一样,走走过场,就不能发挥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的精神。其实,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于是学生思维形成的过程,学生在头脑中也要形成思维的动手操作。因此,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相对于具体的实物操
3、作活动,我们更应强调“操作活动的内化”,用操作活化、深化学生的数学思考,真正发挥它内在的数学价值。例如在教学《找次品》这一课屮,教师让学生用天平找出次品。学生动手操作,很快找到次品。如果教师结束这样的操作活动,显然没有达到做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你把待测的物体分成了儿份,每份是多少?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考,一边说步骤。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将操作过程转化为数学思考,实现操作活动和思考活动同步形成,掌握好所学知识。二、善于反思动手操作活动。动手操作活动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前奏,也是学习活动的后戏。动手操作后,往往会
4、忽视反思这一环节。为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再回顾操作的过程,加深对整个知识形成的理解和巩固。这环节,能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提升操作的内涵。例如在教学《找次品》这…课中,教师让学生操作实验了找出5个、8个、9个物品中的一个次品。在总结类比怎样很快找出次品的最好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刚才的操作:最好的方法是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的?如杲不能平均分,该怎样办?学生通过冋顾发现:把待测的物品分成3份,尽量平均分(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只相差1),就是找次品的最好方法。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让我们合理的安排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思维活动进行,及时让学生总结、
5、回顾、反思、形成正确地、有效地动手操作的能力,为学生的积极探究、自主学习形成向前推动的助力、2013年5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