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doc

氟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doc

ID:53791700

大小:6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7

氟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doc_第1页
氟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doc_第2页
氟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doc_第3页
氟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氟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氟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摘要】目的:探讨氟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90例按照随即数字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缓释片80mg/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关键词】氟伐他汀;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CIIF)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高。病理表现包括血流动力学异常、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

2、心肌重构。其常规治疗包含血管紧张索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B受体阻滞剂等。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抑制全身炎性反应改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已得到认可,但其对于非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影响目前研究不多。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给予氟伐他汀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90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8±6.1岁,其中男48例,女42例,所有患者均同意参加此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合并高血压

3、病59例,扩张型心肌病18例,甲亢性心脏病9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排除妊娠期与哺乳期女性,已知或怀疑缺血性心脏病,炎症性肌病,严重肝肾疾病,癌症及其他威胁生命的疾病。按照随即数字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合并症等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给予低盐饮食及应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酚抑制剂、B受体阻滞剂、螺内酯、硝酸酯类等药物,必要时根据病情应用洋地黄、多巴酚丁胺等正性肌力药物、抗生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缓释片80mg/晚。1.3检测指标2组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进行C

4、RP及NT-proBNP测定,采用徳普DPC公司的IMMULITE化学发光分析仪,试剂为德普DPC公司的超敏CRP发光试剂。NT-proBNP检测采用徳国拜耳公司Centaur化学发光仪,按电化学发光法测定NT-proBNP水平。采用美国HP8100超声仪,探头频率215MIIzo由专业心脏超声人员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o1.4疗效标准(1)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2)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3)无效:心功能无改善。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全部数据以均数土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

5、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1.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2%,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2.2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两组治疗前LVEF、LVEDD、HsCRP及NT-proBNP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3讨论目前对慢性心衰的常规治疗主要为血管转换酶抑制剂、B受体阻滞剂以及利尿剂的联合应用。常规治疗只有利于血液动力学改变,而抑制神经内分泌因子以及降低血浆炎性细胞浓度、减缓慢性炎性反应对心肌损伤的进展

6、,才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耍措施。刘维琴等[1]研究认为CR卩的升高水平与心功能程度成正比,CRP可作为预测HF患者预后的一个观测指标。国内外许多试验发现他汀类药物通过其多效作用有望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心力衰竭是交感神经激活的状态。他汀类药物对于交感神经系统的益处在动物心力衰竭模型屮得到证实。本研究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缓释片80】昭/晚治疗6个月后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LVEF、LVEDD、HsCRP及NT-proBNP比较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在常规

7、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治疗,可明显LVEF、LVEDD、IIsCRP及NT-pmBNP,改善心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刘维琴,刘洪海•冠心病心衰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氟伐他汀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5,30(6):915-91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