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791034
大小:76.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4-07
《文体学的发展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体学发展史文体学首先来口于古代的修辞学,来口于亚里斯多德的修辞论。现代文体学创始人是法国文体学家巴利(索绪尔的学生),文体学的性质是一门结合文学和语言学的交叉学科,适宜于对文学和语言学很感兴趣的学半学习的…门课程。简单地说,文体学就是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去阐释文学内容和写作风格的一门学科。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和写作技巧。同时,激发学生开展批评性阅读,尝试建立自己的见解。发展历程西方文体学的研究可上溯到古希腊、罗马的修辞学研究,早在公元100年就出现了德米特里厄斯的《论文体》这样集中探讨文体问题的论著。但在20世纪之前,对文体地讨论一般不外乎主观印象式的评论,而且通常出现在修辞学研
2、究、文学研究或语法分析之中,文体研究没有口己相对的地位。20世纪初以来,在采用现代语言方法之后,文体分析方法摆脱了传统印象式直觉分析的局限,逐渐深入和系统化、科学化。欧洲历史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在20世纪初发展成为较有影响的独立学科,与语言学相结合的文体学也逐渐成为一门具有一定独立地位的交叉学科。现代文体学创始人是法国文体学家巴利(Bally,1865-1974)(索绪尔的学生),他借用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反思传统修辞学,力图将文体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建立起来,使文体分析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巴依的研究对象是口语体的文体。他认为一个人说话时除了客观地表达思想外,还常常带有各种感情色彩
3、。文体学的任务是探讨表达这些感情特征的种种语言手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由此入手,分析语言的整个表达方式系统。虽然巴依没有特别关注文学文本,但他们的普通文体学对于文学文体学的形成有直接的推动作用。稍晚于巴利的德国文体学家斯皮泽(Spitzer,1887T960)被普遍尊为文学文体学之父,斯皮泽的研究对象不是口语,而是文学作品。斯皮泽认为文学作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语言上,因此他详细分析具体语言细节所产生的效果,从而有别于传统印象式批评。此外,他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分析长篇小说的被称为“语文圈”的研究方法,即寻找作品中频繁岀现的偏离常规的语言特征。然后,对其作出作者心理根源上的解释,接着
4、再回到作品细节中,通过考察相关因素予以证实或修正。受到德国学术思想的影响,斯皮泽将文体学视为连接语言学与文学史的桥梁,旨在通过文体特征的研究来考察作者心灵以及民族文化和思想渲变的历史。学科历史50年代末以前文体学的发展势头较为弱小,而且主要是欧洲大陆展开(在英美盛行为新批评)。俄国的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和法国的结构主义等均对文体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英美,随着新批评的逐渐衰落,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语言学理论对于文学研究的重要性。1958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召开了一个重要的国际会议“文体学研讨”(参见Sebeok,I960),这是文体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这次会议上,雅各布森宣称
5、"倘若一位语言学家对语言的诗学功能不闻不问,或一位文学研究者对语言学问题不予关心,对语言学方法也一窍不通,他们就显然过时落伍To”(Jakobson,1960:377)就英美来说,这个研讨会标致着文体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大诞生;就西方来说,它标志着文体学研究的全面开展并即将进入兴盛时期。60-70年代:现代文体学的兴盛时期在60和70年代,西方科学主要思潮盛行,语言学和结构主义蓬勃发展,带动了文体学的发展。现代文体学的兴盛,表现在流派纷呈,女口:“形式文体学”、“功能文体学”、“话语文体学”、“社会历史、文化文体学”、“文学文体学”、“语言学文体学”O这六种流派的区分是建立在两种不同的
6、标准之上的。“形式文体学”、“功能文体学”、“话语文体学”的区分,依据的是文体学家所采用的语言学模式。文体学是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文体的学科,在某种意义上,它与语言学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极为密切的寄生关系,新的语言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外文催生新的文学体派。“形式文体学”是指采用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布龙菲尔德描写语言学、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等形式主义语言学理论来进行分析的文学学派;“功能文体学”指采用系统功能语法进行分析的文体学派:而“话语文体学”是采用话语分析模式以及语用学和语篇语言学来进行分析的文体学派。与此相对应的是,“社会历史、文化文体学”、“文学文体学”、“语言学文体学
7、”等文体学派的区分主要以研究冃的为依据。卡特和辛普森指出,语言学文体学是“通过对文体和语言的研究,来改进分析语言的模式,从而对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作出贡献”;文学文体学则“旨在为更好地理解、欣赏和阐释以作者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提供根拯”;而社会历史/文化文体学特指以揭示语篇的意识形态、权利关系为目的的文体研究派别(CarterandSimpson,1989:1-17)。在60和70年代,文学文体学达到鼎盛时期,很多的语言学家和文学批评家转向文学文体学(参见Chat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