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黑山羊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贵州黑山羊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ID:5378414

大小:392.8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8

贵州黑山羊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_第1页
贵州黑山羊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_第2页
贵州黑山羊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_第3页
贵州黑山羊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贵州黑山羊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第41卷第12期——5——宋德荣,王棋文,申小云,等.贵州黑山羊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2):5—8贵州黑山羊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宋德荣,王棋文,申小云,周大荣,彭华,杨思维(1.贵州省毕节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贵州毕节551700;2.毕节学院毕节试验区研究院,贵州毕节551700)摘要:贵州黑山羊是贵州第二大山羊品种,是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黑山羊与贵州地方山羊品种进化树,结果发现了部分与黑山羊繁殖和生长的相关功能基因,如FSHR、LH、GDF9、MSTN、POU1F1、GFI1B等。

2、针对贵州黑山羊与其他地方山羊品种的遗传关系,对FSHR、LH、GDF9、MSTN、POU1F1、GFI1B基因多态性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论述,并对其品种资源的分子特性可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关键词:贵州黑山羊;遗传关系;基因;多态性中图分类号:$82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3)12—00005一O3畜群种质资源是畜牧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满白山羊相近,但远低于黔东南小香羊,这可能是由于贵州足未来不可预见需求的重要基因库u。贵州黑山羊是贵州黑山羊和贵州白山羊是贵州的主要山羊品种,存在着较多基第二大山羊品种,是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在

3、因交流的机会,以致遗传结构较丰富,而黔东南小香羊的分布我国山羊品种资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几年,随着国家地域相对比较狭窄,种群数量较少,长期封闭和近亲繁育导致对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力度的加大,众多科研工作者展开了黑其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结构较单一,这与国内相关研究报道山羊品种选育及种质资源分子特性的相关研究,目前公、母羊结果””类似。班兆侯等研究了贵州白山羊和黑山羊染色体重达到43.30kg±12.0kg、35.13kg4-10.0kg,公羊利用年体核型和c带的多态性,结果表明,2个品种染色体数都为限4.6年4-0.6年,母羊产羔率达到(1514-8)%,利用分子生2n=60,雌

4、性性染色体为XX,雄性性染色体为XY,除Y染色物学技术已经构建了黑山羊与贵州地方山羊品种进化树,发体外,全组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贵州黑山羊染色体组第8对现了部分与黑山羊繁殖和生长的相关功能基因,如FSHR、染色体的1条显示深染,表现出遗传多态性。黄勤华等研LH口、GDF9、MSTN、POU1F1、GFI1B等,这些研究成果对贵州究分析了贵州黑山羊mtDNACytb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在该品黑山羊高效养殖具有积极地促进意义。本文主要针对黑山羊种中观察到6次T—C间发生碱基转换,其中有5个碱基替换基因多态性研究现状及其进展进行了论述。发生在密码子第3位点,有1个碱基替换发生在密码子

5、第1位点,且所有的变异均为同义突变;I.an等观察到4种单倍1贵州黑山羊与贵州其他地方山羊品种的遗传关系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442,核苷酸多样度为0.145%一贵州山羊品种间虽然从体型外貌到生产性能都存在某些0.159%,位于线粒体DNA多态度较低的范围(0.15%一特征,但分布并无明显地域分隔,不同地方品种问、与外来品0.47%)内,说明该品种线粒体DNA多态度较贫乏。从数种间的基因交流始终存在,在丰富了当地品种(类群)基因库量遗传学可知,控制绵羊毛色的基因座A上有6个等位基的同时,也冲击了原来相对稳定的群体遗传结构。。贵州因,其中Awh等位基因对其他5个等位基因都呈显性

6、,产生黑山羊个体间的遗传变异较大,具有较丰富的遗传结构。全白毛色,它抑制所有深褐色素的产生,对其他5个等位基因从山羊品种间遗传距离构建的邻接树可见,贵州4个山羊类都呈隐性的。基因产生单一色,允许深褐色素充分产生I。群均起源于镰刀状角羊骨羊J。陈祥等用27条多态性引物因此有学者推测,贵州黑山羊中的Awh等位基因可能源于贵对15份贵州黑山羊个体基因组进行RAPD分析,Nei氏公式州白山羊,贵州白山羊也从贵州黑山羊获得了n基因,最后造计算品种内个体间的遗传相似性指数平均为0.9023,与贵州成了2个品种的毛色以白色、黑色为主,其他颜色混杂。2基因多态性研究现状与进展收稿日期:201

7、3⋯0414基金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编号:2012GB2F200408);贵2.1促黄体生成素卢基因(邶)和FSHR基因州省农业科技攻关(编号:黔科合NY字[2011]3064号);贵州省促黄体生成素(LH)是垂体前叶嗜碱性粒细胞分泌的糖科技厅、毕节市政府、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科技合作项目(编号:省蛋白生殖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性腺及其他组织,与促卵泡地院合2010—05);贵州省高层次人才科研条件特助经费(编号:素(FSH)一起以顺序和协同的作用方式促进动物性成熟,保TZJF一2010—0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