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760158
大小:993.4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4-24
《关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问题的研究-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的,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础上,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用事实证明社会主义是不可战胜的。(作者工作单位:劳动部工资所)关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问题的研究i学力最近一个时期,在如何看待改革10多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的问题上,存在各种说法,争论颇多。有些人认为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了,其依据主要有两个:一是认为个人收入增长太快,超过了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二是认为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急剧下降,从l978年的近37.2%,降到1989年的22.2%,下降了15个百分点。这一观点已被最高决策者认同,正在影响着当前收入分配政策,决定着未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改变。因此,有必要对
2、过去10多年国民收入总量增长和分配情况作出科学的分析与判·断,找出问题,提出对策。: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的背景与判断1.国民.收入忿配格局变动的原始驱动力是改革。根据财政部对预算内工业企业的统计,国家、企业和职工在企业收入(净产值)分配中的比例,l978年为78:2:20,1989年为51:14:35,国家所得下降了27个百分点,企业所得增加了l2个百分点,职工所得增加了15个百分点①。据此,一些人就得出国民收入分配过多地向个人倾斜的结论,提出应增加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我认为,如果对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做一历史的考察,则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如果说l978年改革之初,对国民收入分配
3、改革的指导思想还并不明确,仅限于对①参见劳动部企业收入分配问题研究课题组:《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收入分配状况研究》,《中国劳动科学》I992年第1期。38:么个人收入增长再快,也只是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动,对整个经济产生的冲击波是有限的。把1988年经济混乱的主要责任归结为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是本末倒置的。因此,寻找国民收入分配是否合理的依据一定要慎重,要有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标准。3。居民货币收入与国民收入增长(价值量)分析,1979一l989午我国国民收入年递增速度为l4.3%,城乡居民货币收入增长2l%,二者相差6.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货币收入增长17.4,相差5.1
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货币收入增长25%,相差10.7个百分点。从数字对比可以看出,城乡居民货币收入增长超出国民收入增长6.7个百分点,似乎是增长过快;但从结构增长速度看,城乡居民货币收入增长过快的主要驱动力是农民收入。而农民收入之所以增长过快,部分原因是因为原来由农村社队集体承担的生产资料投入责任现已转给农民负担,农村居民货币收入中的一部分要用于购买生产资料,要转化为再生产资金。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到1989年,农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总支出中,家庭经营性支出达221.8元,①占家庭人均纯收入的36..9%。而且,对于生产资料及生活消费品的大幅度涨价,农民是在国家很少补贴的情况下独自承
5、受的。虽然农民名义收入增长很多,但近几年来城乡收入差距却是扩大的。因此,从总量看,尽管现在没有一个公认的国民收‘入分配比例关系可供参照,但从大的比例关系看,改革10多年来国民收入的总量分配相对于改革目标而言基本上是合理的。4.消费与积累(实物量)的比较分析。检验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是否过度的另一方法是看国民收入实物分配是否合理,即看国民收入积累额与消费额协调与否。消费是否侵蚀了积累。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l979~l989年1】年平均积累率为33.0l,大大高于合理积累率3o%的界限。应该说,改革11年总平均积累率是偏高的,消费基金的增长是低速的。从分年度看,除去l98l一1
6、983年积累率在28—3o%之间波动,1980、l984年为31.5%外,有6个年份都在34以上。l979年积累率为34.6%。1989年积累率为34.4%。而我们知道,1979年积累率过高是“洋跃进”造成的恶果,1989年与l0①见《中国统计年鉴1990》第312页。年前仅差0.24-百分点,说明消费率是低的。居民从各种渠道获得的货币收入没有全部投入到消费领域、彤成消费基金,而是通过储蓄、债券等渠道参与了再生产过程,转化为基本建设投资。当然,完全通过储蓄渠道转化为积累基金并不是改革的最终目标,因为它加大了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了企业经营者的利息负担。但至少可以说明,货币收入向个人倾斜
7、并未造成国民收入实物分配上的向个人倾斜。5.生产力标准判断。改革11年,国民收入分配向企业和个人倾斜带来的结果是,l979—1989年,国民收入每年平均递增8.3%(可比价格),社会劳动生产率每年递增3.4%(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平均每个社会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下同),居民消费水平平均每年递增6.9%;而1953—1978年26年,在人民作出巨大牺牲的情况下,国民收入每年递增6~/o,社会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递增1.2,居民消费水平平均每年递增2.2。因此,应该说这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