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涵怪论反例”的拨乱反正——兼评张建军先生的“‘反例’化解路径”-论文.pdf

“蕴涵怪论反例”的拨乱反正——兼评张建军先生的“‘反例’化解路径”-论文.pdf

ID:53738491

大小:538.62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21

“蕴涵怪论反例”的拨乱反正——兼评张建军先生的“‘反例’化解路径”-论文.pdf_第1页
“蕴涵怪论反例”的拨乱反正——兼评张建军先生的“‘反例’化解路径”-论文.pdf_第2页
“蕴涵怪论反例”的拨乱反正——兼评张建军先生的“‘反例’化解路径”-论文.pdf_第3页
“蕴涵怪论反例”的拨乱反正——兼评张建军先生的“‘反例’化解路径”-论文.pdf_第4页
“蕴涵怪论反例”的拨乱反正——兼评张建军先生的“‘反例’化解路径”-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蕴涵怪论反例”的拨乱反正——兼评张建军先生的“‘反例’化解路径”-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营东’辟宙2014年第9期“蕴涵怪论反例"的拨乱反正兼评张建军先生的“‘反例’化解路径”程仲棠『摘要1前丰篇为“蕴涵怪论”的“反例”平反:从莫绍揆、林邦瑾、冯棉举报的所谓“反例”都可推出矛盾.症结在于举报者陷入“析取错觉”,运用反证法可以证明“反例”不反,其真实身份都是永真命题或有效推理。后半篇评析了张建军求助于形式蕴涵的⋯反例’化解路径”:他否认“反例”是命题逻辑公式代换例的观点违反逻辑常识,他的“山寨形式蕴涵”化解不了“蕴涵怪论反例”,其症结在于迷信直觉。f关键词]蕴涵怪论反例直觉析取错觉形式蕴涵[中图分类号]B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

2、编号]1000~7326(2014)09-0011-08一、为“蕴涵怪论”的“反例”平反“蕴涵怪论”(亦称“实质蕴涵怪论”)是否存在反例?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弄清反例这个概念。在波兰逻辑学家编的一本逻辑词典中有“反例方法”一条,可供参考,兹摘引如下:一个论证的反例是指一个模型.它满足该论证的前提,但不满足该论证的结论。如果某个论证不存在反例.则该论证是有效的⋯⋯如果论证不是有效的,则必定存在一个反例⋯⋯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对反例的系统化寻找导致一个矛盾,即有这样一对公式,其中一个是对另一个的否定。由于存在反例的断言会导致矛盾,故不可能存在反

3、例,所以论证被证明是有效的。_l_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个观点是:如果从某个所谓反例推出矛盾,就证明它是一个永真式或有效的推理形式,换言之,应当为这个“反例”平反。从经典命题逻辑语义学看来,所谓“蕴涵怪论反例”,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概念。既然一切被称为“怪论”的蕴涵式都是永真式,就不可能出现反例;相反,如果从某个蕴涵式可以得出反例,它就不是永真式,因而也不属于“蕴涵怪论”。不过,“蕴涵怪论”的排斥者,往往就是经典命题逻辑的质疑者,他们承认“蕴涵怪论”在形式化的逻辑系统中不会引起麻烦,但坚称将它们应用于非形式化的“普通逻辑思考”时,就会出现反例。下文将

4、要证明这个辩解不能成立,并为“蕴涵怪论”的“反例”平反。被指控会出现“反例”的主要是下列两个永真的蕴涵式:(1)(p一(qVr))一((p—q)V(p—r))(2)((P^q)一r)一((p—r)V(q—r))作者简介程仲棠,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广东广州,510632)。笔者在《关于“蕴涵怪论”及其反例》中证伪过(1)和(2)的“反例”,分别称之为“反例I”和“反例Ⅱ”,前者是莫绍揆先生举报的,后者是林邦瑾先生举报的。兹重述如下:反例I如火车奔驰在沪宁线上(P),则或驰向上海(q),或驰向南京(r),但“如火车奔驰在沪宁线上,则驰向上海

5、(p—q)”和“如火车奔驰在沪-7线上,则驰向南京”(p—r)这两个蕴涵式都不成立。Pl反例Ⅱ数学家在承认“若a≯b且a《b,则a=b”的同时,既不承认“若a≯b,则a=b”,叉不承认“若a《b,则a=b”,笔者证明:从I和Ⅱ都可以推出矛盾。[41按照归谬法,就足以证伪两个“反例”,冈为矛盾律和归谬法就是判定逻辑错误的公认的标准和方法。不过笔者遗漏一步,未能为它们彻底平反。这里要补充如下:在原有证明的基础上再运用反证法,就可以分别证明“反例”I和Ⅱ的否定命题,即(1)和(2)的代换例都是永真命题,其相应的推理都是有效的。这两个有效推理可以分别表

6、示如下:正例I如火车奔驰在沪宁线上,则或驰向上海,或驰向南京。所以,如火车奔驰在沪宁线上,则驰向上海;或者,如火车奔驰在沪宁线上,则驰向南京。正例lI若a≯b且a《b,则a=b。所以,若a≯b,则a=b;或者,若a《b,则a=b..何以两位先生都作出错误的判决?原因似乎徽不足道,就是误解了析取命题或选言推理的逻辑关系。两个“蕴涵怪论”的后件有共同的逻辑形式.以A和B为指称任一公式的元变项.可表示为AVB。先生们似乎忘记了AVB与A—B(B—A)的等值关系,忘记了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根据析取关系或选言推理规则可以证明,正例I和Ⅱ的结论都是真命题

7、,因为在这两个析取命题中,其一支命题为假,则另一支命题为真。由于必有一个支命题为真,这两个析取命题都是真的。可分别说明如下:就正例I而言,设前一支命题“如火车奔驰在沪宁线上,则驰向上海”为假,则“火车奔驰在沪宁线上”为真,而“驰向上海”为假,那么沪宁线上的火车还能驰向何处?只能驰向南京,闪而后一支命题“如火车奔驰在沪宁线上,则驰向南京”必然为真。同理,若后一支命题为假,则前一支命题必然为真。相反,若说结论中两个支命题都是假的,就等于说,“火车奔驰在沪宁线一E”为真,而“驰向上海”和“驰向南京”均为假。这就与前提“如火车奔驰在沪宁线上,则或驰向上

8、海,或驰向南京”构成矛盾,是对这个蕴涵命题的前件的肯定及后件的否定。这也违反常识,试问“奔驰在沪宁线上”的火车,若既不“驰向上海”,又不“驰向南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