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732139
大小:371.1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0
《心性论视野下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及其现实关怀.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13卷第1期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0l_13No.12014年1月JournalofNanya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Jan.2014心性论视野下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及其现实关怀谢伟铭(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国学研究院,北京100084)摘要: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思想是其整个人生哲学的理性精神的体现,亦是其在民族危难之时,关怀现实人生的理论探索。其中“觉解”这一观念贯穿始终,成为人生境界思想的理论基石。然而,觉解这一观念又前后连接着“心”、“性”观念,不能分裂来看。因为有“心”、“性”,才使“觉解”成为可能和必
2、要。本文通过对觉解、心、性三个观念,尤其是心、性观念的挖掘,来理解冯先生人生境界思想所蕴含的现实关怀之感。关键词:觉解;心;性中图分类号:B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l一6132(20l4)01—0007—05冯先生在《新原人》的“自序”中,开篇即道:不同,可分为“最低程度底了解”、“胜解”、“殊胜“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解”。⋯之所以详细地分析不同程度的了解,是因为万世开太平。”此哲学家所应自期许者也。况为在冯先生看来,“哲学所讲者,是对于宇宙人生底了我国家民族值贞元之会⋯⋯岂可不尽所欲言,以解”⋯’,因为人对事物有了解,事物才会对
3、人产生为我国家致太平,我亿兆安心立命之用乎?⋯㈤”相应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恰在人对宇宙人生的了解之可见,这部全面阐释其人生境界思想的著作,是值中。而且此了解是有“觉”在其中的,“觉”是自觉,即民族“绝续之交”⋯,为国家致太平,国民安心立命人在做某事时,自觉其是在做某事。有一种“明觉底而作。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系于家国天下,充满着对心理状态”。例如人在吃东西的时候,自觉自己是在现实的无限关怀。在冯先生人生境界的思想中,“觉吃,而动物不过见可吃者而吃,未必明确地自觉到自己解”是其核心概念,亦是构筑其人生四境界说的关键在吃。⋯“因此,“人是有觉解底东西,或有较高程所在
4、。而“觉解”是人“心”之觉解,所觉解的最高程度度底觉解底东西”,“人生是有觉解底生活,或有较高是知“性”知天,觉解的对象是人之性与天之性。因程度底觉解底生活”⋯“,人与禽兽的区别即在于此,在冯先生人生境界思想中,觉解、心、性三者要整体人有“觉解”,这是人生最突出显著、最重要的性质,是来看,从对这三者的理解中,来理解冯先生人生境界思人之于宇宙的最重要的所在。想的现实关怀。而人之所以能有觉解,是因为人有“心”。人的觉一、觉解·心解是心的觉解,是心在发挥作用。冯先生用“知觉灵《新原人》开篇便提出“人生究竟有没有意明”来表示心的要素⋯’。有了人的觉解,就如同漆义”⋯
5、,而这部全面阐释人生哲学思想的著作无疑黑的屋子里有了灯光,屋内的陈设才会一清二楚,没有是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并在所述思想中一步步引导人人的觉解,一切都是不被见的。因此,觉解的作用即是们去明白人生意义的所指、求得人生意义的实现、体味心的作用。所以,“就觉解方面说,宇宙间有了人,有了人生意义的价值。而在这一路的追寻中,“觉解”这一心,天地万物便一时明白起来”⋯贞。没有人的心的范畴贯穿始终,成为寻求人生意义,实现人生最高境界宇宙,一切都在“无明”中。诚然,“人以外底别底动的基石。物,虽亦有有心者,但其心未必能到所谓知觉灵明的程在冯先生的哲学思想中,概括说来,“解”是
6、“了度,至少我们亦可说其知觉灵明,不到上章所说较深底解”。根据对概念内涵深浅的了解,了解又有程度的觉解的程度。⋯⋯在宇宙间,有心底虽不只人,而只有收稿日期:2013—10—30作者简介:谢伟铭(1984一),女,河北邯郸人,清华大学文学院国学研究院博士后,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哲学、先秦哲学等。·8·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人的心的知觉灵明的程度是最高底。由此我们可以先生有过切磋商讨,提出过很多意见。从冯先生所写说:‘人者,天地之心。’(《礼运》)”⋯”因此,人心《与熊十力论(新原人)书》中便可见两位学者往来切所特有“知觉
7、灵明”是人觉解宇宙大全、人生境界的磋的情状。在此信中,冯先生重申了他所说的“心”的关键。所指:“弟不以为于心理学所谓心之外另有别心,实从然而,冯先生在这里对心作了规定:“我们固不可不承有本体而来。此亦是本原不同。”可见熊先生把人的心看得过于伟大,亦不可将其看得过于渺对于冯先生所讲之“心”有疑问,认为哲学上所讲心应小。”这样的规定,就使得冯先生这里的心不会当区别于心理学所谓心,但冯先生明确指出,自己与熊成为中国传统哲学中陆王一派“心外无物”之心,亦不先生在对待本原的问题上是不同的。他不承认有作为是佛家所谓的“常驻真心”。本体的本心,心只有一个,虽然说有较高程度
8、的觉解,早在宋明儒者那里,“心”已经被广泛地研究和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