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新探的论文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新探的论文

ID:10494149

大小:6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7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新探的论文_第1页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新探的论文_第2页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新探的论文_第3页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新探的论文_第4页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新探的论文_第5页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新探的论文_第6页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新探的论文_第7页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新探的论文_第8页
资源描述: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新探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新探的论文海星(1973-),男,山东菏泽人,哲学博士,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副教授,福州,350001。摘要:解读“冯友兰哲学”和“冯友兰现象”,绕不过冯友兰“人生境界说”。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寄负着他的哲学观和“安身立命之地”。“人生境界说”不仅是打开其哲学体系玄深之门的密钥,而且还是攀访其人生终极之思的舷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价值意蕴和层递关系,既直观描绘了人生境界存续迁转的总体图景,又深刻揭示了其可操作的实践维度,对于当前的思想道德抑或精神文明建设仍

2、不乏理论借鉴和实际参考意义。关键词:觉解;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中图分类号:b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387(2012)02-0090-05冯友兰先生认为,“哲学乃纯思之观点,对于经验作理智底分析、总括及解释,而又以名言说出之者”。[1]哲学这种“纯思”之学之所思,乃是“对于宇宙人生底了解,了解它们是怎样一个东西,怎样一回事”。[2]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宇宙人生”。然而,科学亦说宇宙,伦理亦讲人生,与之相比,哲学何异?冯先生说,“哲学与科学之区别,即在科学之目的在求

3、真。而哲学之目的在求好”。“哲学之研究,乃系宇宙之全体;而科学之研究,乃系宇宙之一部分”。[3]科学是对宇宙的具体把握,而哲学则是对宇宙的总体认识,其目的在于揭示万物演化存活的内在联系和一般变径。伦理探究和规制人的社会角色和实践定位,而哲学的社会功用则在于提高人的“境界”,“即在确立一理想人生,以为批判实际人生,及吾人行为之标准”。.[4]从这个意义上讲,“哲学即所谓‘人生理想’”。[5]哲学把握宇宙,其意义却在“人生”。哲学对于宇宙之把握,“对于真际之理智底了解,可以作为讲‘人道’之根据”;“对于

4、真际之同情底了解,可以作为入‘圣域’之门路”。[6]因而,哲学本质上乃是一种人生意义的追寻之学和人生价值的甄辨之说,亦即“安身立命之地”的问津之说。而“人生境界说”,正是冯先生整个哲学价值关怀的实践重心和必然逻辑归宿。冯先生区别人生境界的依据是“人对宇宙人生底觉解的程度”。“觉解”源于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追问。“觉”是自觉,“解”是了解,“觉解”就是自觉其了解。“人生是有觉解底生活,或有较高程度底觉解底生活”。[7]不同的人对于宇宙人生的觉解程度不同,宇宙人生对于不同的人所有寓涵的意义也不相同。“人对于

5、宇宙人生在某种程度上所有底觉解,因此,宇宙人生对于人所有底某种不同底意义,即构成人所有底某种境界”。[8]冯先生根据对宇宙人生觉解程度的不同,把人所可能具有的人生境界划分为逐级递升的四种,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值得注意的是,冯先生在具体划分人生“四境界”的同时,明确强调这种划分遵循的是“取其大同”而“忽其小异”的原则。他指出,在佛家学说里面,“每人各有自己的世界”,或者说“在表面上,似乎诸人共有一世界;实际上,各人的世界是各人的世界”。[9]而人生境界说则不同。境界说的前提是一个

6、“公共底世界”。当言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境界,只不过是说“此公共的世界”,“因人对之有不同底觉解”,“对于各个人亦有不同底意义”。[10]在这种情况下,严格而言,“没有两个人的境界,是完全相同底”。[11]所以,冯先生说,“就大同方面看,人所可能有底境界,可以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12](一)对于自然境界,冯先生首先将其与自然界作了区别。他说,“所谓自然境界与所谓自然界不同”。“自然界是客观世界中底一种情形。自然境界是人生中底一种境界”。“有自然境界底人,不一定都是接近

7、自然界底人”。“不过大多数接近自然界底人,其境界是自然境界”。[13]可见,把自然境界简单地等同于自然界,既不符合语词逻辑常规,也不切合冯先生人生境界说的意义内涵。自然境界的特征是:在这种境界中,人乃顺“才”或顺“习”而行。“才”是人“生物学上底性”;“习”是“一个人的个人习惯”或“社会的习俗”。“在此境界中底人,顺才而行,‘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亦或顺习而行,‘照例事’”。[14]处于自然境界中的人,他们的人生境界固然很低,但并不是说居处这种境界的人仅存在于像“原始社会”这样较低发

8、展水平的社会历史形态之中。不仅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当中的人对宇宙人生有不同的觉解,就是同一社会发展阶段当中的人对宇宙人生的觉解程度也不相同。如果把居处自然境界中的人仅仅局限于“原始社会”等发展水平较低的社会历史形态之内,实际上就是以社会本身的发展程度取代了对宇宙人生的觉解程度,从根本上模糊甚至置换了人生“四境界”的划分标准。所以,冯先生强调指出,居处自然境界的人,“并不限于在所谓原始社会中底人”,即便是在“最工业化底社会”中,“有此种境界底人,亦是很多底”。[15]有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