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636217
大小:3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16
《人生境界--冯友兰4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生的境界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儒家认为义与利是统一的还是对立的?义与利对立合适吗?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捡到一些钱物,交到了警察局,并按要求做了登记。结果过了几天,失主登门造访,表示谢意之后,拿出一些钱给这个留学生。留学生一想,拾金不昧,怎么能收呢。坚决不肯。最后,失主告诉他,如果你不收这钱,自己就无法从警察局里领出失物,因为按规定,失主必须拿出丢失财物一定比例的金额给捡到东西的人作为报酬。想一想,日本人为什么要这么做?日本人是怎么来看待义利之间
2、的关系的?日本人这么做有没有道理?拾到财物是行义,收取一定的报酬是谋利,日本人认为义与利并不矛盾,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一个行义之人,理应得到一定的利,只有这样,大家才能争着去行义。如果一个社会,过分地要求成员摒弃私欲,一味地宣扬做好事不求报酬,那结果会如何?大部分人处在功利境界,做事情是从自己出发的。如果一味地弘扬义,没有给利留足空间,必须会导致好事无人做,行义之人很少,社会反而会缺乏道德。儒家把义与利对立起来,强调“正其义而不谋其利”,这种观点的根源在于儒家对于人性的认识上。“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存天理,灭人欲”“大公无私”“毫不利已,
3、专门利人”。...承认私是人性中不可忽视的存在,肯定其合理性,既看到义与利对立的一面,也看到一致的一面,我们制定出来的制度,既弘扬义,又照顾到利。既给利以适当的位置,又用一定的规范来加以约束。诸葛亮晚年上书后主刘禅说,自己家有桑树800棵,薄田15顷,供给一家人生活,余再无积蓄。诸葛亮治蜀27年,而武侯祠香火不断1500年。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臧克家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
4、牛马。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材料4.有人说:敬爱的周总理可谓“大无大有”。“大无”有六: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不私,劳而无怨,去不留言;“大有”:总理逝世已28年,可总理犹如身化千亿,人人心中有总理。许多人仍是一提总理双泪流,一谈国事就念总理。人生三境界池莉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
5、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暇,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
6、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在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人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
7、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 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8、style
8、style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