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717208
大小:11.3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6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曹村镇红河小学李瑞芳从《语文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有三个方面:第一,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第二,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第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三者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也就是说,思德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要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来实现:思想品德教育进行的好,会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智力发展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又反过来能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更好的进行品德教育。所以,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要切实注意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正确地进行思
2、德教育。也正如《小学德育纲要》中所指出的:“语文教育要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将语言文字的训练——字词句段篇的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于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文内容中丰富的思想品德因素,使学生经常受到多方面的教育。”所以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做到:一、要抓住课文中的主要词语,自觉地挖掘其德育教育因素。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二者关系如白糖和水,看不见白糖,但喝起来却格外甘甜;外在的情形不变,内在的浓度却增加了。在课文教学中,这种接触主要表现在对课文的理解上,理解到位,德育教育也就落实到了实处。如教《詹天佑》一文时,可抓住“阻挠”、“嘲笑”、“要挟”三个词语引导学生品味体会。如
3、“嘲笑”可以引导学生这样体会:谁嘲笑谁?为何嘲笑?面对帝国主义的嘲笑,詹天佑的态度怎样?学生经过仔细体味,不仅在其中受到了语言训练——理解了“嘲笑”的意思和用法,而且也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为改变祖国当时贫穷落后的面貌的爱国精神而产生的敬仰之情。二、品德教育在教学中只要“点到”,而不一定“点破”,更无需“点过”。列夫·托尔斯泰说得好:“所有艺术都是一样,只要稍微明亮一点,稍微偏高一点,低一点,偏右一点,偏左一点(在绘画中);……只要稍微说得不够一点,稍微夸大一点(在说唱中)那就没有感染力了。”(《艺术论》)教学也是一种艺术,其理也是相同的:即在语文教学中
4、思想品德教育也要十分讲究分寸和适度。再如前面所举《詹天佑》的教例,如果不抓住“嘲笑”一词加以展开,一蹴而就,直接让学生“思考”从中可以看到什么,不能不说这也包含了德育因素,但感染力却会大打折扣,其实这就是一种“注入式”的思德教育。比如讲授《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一类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罪恶和丑陋的作品时,在课堂上如果大讲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的社会主义是多么多么的优越,这样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只是口号式的,大而空的,“拔得过高”,这实质把语文课变成思想品德课。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注意“尺”和“度”的问题。当然,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可以联系学生的思
5、想实际,适时进行教育,但这种教育也要体现出适度感,一般的说,只要“点到”,而不一定“点破”。更无需“点过”。三、语文教学中的品德教育要以课堂为基础,抓好延伸。“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有着丰富的思想、纯精的道理,优美的词句,动人的形象。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通过挖掘、感染,在学生心中种下良好的思想种子做到这些,课标所要求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逐步养成,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也会得到培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