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抓住联系与异中察同进行浅析.doc

对抓住联系与异中察同进行浅析.doc

ID:53655354

大小:6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05

对抓住联系与异中察同进行浅析.doc_第1页
对抓住联系与异中察同进行浅析.doc_第2页
对抓住联系与异中察同进行浅析.doc_第3页
对抓住联系与异中察同进行浅析.doc_第4页
对抓住联系与异中察同进行浅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抓住联系与异中察同进行浅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抓住联系与异中察同进行浅析【中图分类号IG648.62【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0-0053-01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正如恩格斯所说:“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如何运用哲学观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我们钻研教材,并用以搞好课堂教学呢?一、抓住内部联系,由已知走向未知古人云:“温故而知新。”所谓“故”,就是已知,而“

2、新”则是指未知。怎样做,才能从已知走向未知呢?关键是耍抓住已知和未知之间的有机联系。先请看《英英学古诗》一课。对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课文中那首古诗《静夜思》是有一定困难的,可以算作“未知”。但是,下面英英所说的那段话,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能够大体读懂的,可以算作“已知”。所以,我们只要能够引导学生将英英所说的这段话读通、读懂,并将它与《静夜思》中的句子关联起来,让他们经历一个由此及彼、由已知走向未知的过程,理解这首古诗的大概意思也就不太怵I难了。二、抓住内在联系,举一隅而三隅反古往今来,人们常常把举一反三的能力视为创造性人才的

3、重要标志。那么,形成举一反三能力的关键在哪里呢?日本创造学会的先驱市川久弥教授在《创造工程》一书中指岀:“我的创造性科学或创造工程学的理论系谱,源于法国大科学家彭加勒对自己创造的经验总结的基本点,即'我们必须指向日标,与其说是找出相似和相异,倒不如说重新认识看起来并不一致Z屮隐藏的相似……内容虽然不同,但其形式,其部分间的排列是相似的。从这一方面看,后律的范围逐渐扩大,有包容一切的倾向’。”这也就是说,创造的关键是“重新认识看起来并不一致之中隐藏的相似”。二年级上册中有这样两说h—课是《有趣的发现》,另一课是《小动物过冬》。《有趣的发现

4、》一课说的是达尔文在考察一个小岛时发现:这里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而那些翅膀不大的昆虫却无法生存。之所以如此,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里的生态环境与众不同——“经常刮大风”。抽取隐藏在这一现象背后的道理,即达尔文学说的精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表面上看,这两课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这两课其实是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动物的形态及生存方式都要跟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与此同理,如果我们在钻研教材时能够站在这样一个高度看问题,并能在教学中通过必要的暗示,让学生口己去发现《有趣的发现》和《小动物过冬》两课之间的

5、内在的某种联系的话,那么,学生是不是就能够比较容易地建立起更高层次的上位理论了呢?果真如此,那将对他们在今后的学习或生活屮再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产生深远的影响。三、抓住内在联系,拓展认知的空间二年级上册中的《识字6》是这样一篇词串韵语识字课文: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椰树骄阳海岛耗牛冰雪高原显然,这是选择了祖国的北方草原、东海之滨、南国海岛、西部高原最具代表性的景物串连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篇“准韵文”。它所耍描述的是祖国的幅员辽阔、山川秀美。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一课与一年级上册屮《家》那一课有机地联系起来,不就能使学生原有的对“祖国

6、”这一概念的具像认知得到进一步拓展、放大了吗?俗话说得好:“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没有大海一样广袤无垠的大舞台,鱼儿难以练就搏击风浪的真本领,没有蓝天一样上下千仞、纵横万里的广阔空间,鸟儿难以练就穿云破雾的翅膀。所以,我们从把握教材前后的联系人手,并在教学实践屮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课与课之间的内在的隐性联系,就能搭建起一个更加宽阔的认知平台,让他们乐此不疲地投入到与文本、教师、同学之间的对话中去,就会使那些充满灵性的思维火花不断地进发,并不断地得到认同和放大。以上所列举的仅仅是例子,在二年级上册中具有这样或那样内在联系的课文还有很多,

7、还需要我们去认真地琢磨。话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一篇课文内容,课文与课文之间会存在着相似的联系呢?张光鉴先生在《相似论》中对此做了很好的解释,他说:“人的思维之所以依照相似性进行活动,其直接的原因在于:人的神经网络中的信息活动,乃是基于以相似的信息中介而自我进行的相似激活、相似联系、相似催化、相似调制、相似匹配的原理而工作的。我们说: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是人类思维的产物,而人呢,又是生活在大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客观世界中那些俯拾皆是的相似性运动,必然要反映到我们的大脑中来。所以小至字词句篇,大至课文与课文之间,必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8、。只不过“大自然经常把宏观的相似现象展示给人们,而将其相似的基因和原理隐蔽着,让人们去寻找、去研究,谁寻找出这个现象的根木原理,谁就会发现更多的成果。”最后,我们简单说说,如何抓住事物内部联系的问题。高士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