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60269
大小:207.3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8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激励机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治理现代化doi:10.3782/j.issn.1006-0863.2015.08.11*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激励机制研究陈岳堂熊亮[摘要]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日益成为社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激励理念落后、激励制度缺失、激励方式单一难以激发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持续活力。非营利组织激励机制的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激发非营利组织持续高效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既需要建立相关政策法规,优化非营利组织外部环境,也需要非营利组织自身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健全和规范。[关键词]非营利组
2、织;社区公共品供给;激励机制[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863(2015)08-0062-04随着我国城市社区的发展,为弥补公共品供给中共品已经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非营利组织逐步加入到社区次的需求,而市场供给社区公共产品又存在市场失灵公共品供给的行列中。然而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现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社区居民需的、收益不分配等特征以及公共产品非排他性和非竞求的增加与政府、市场在公共品供给方面的不足为我争性的特点使非营
3、利组织通常无法像企业一样通过物国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提供可能。近年来质经济等因素激励组织和员工,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我国非营利组织不断发展和壮大,其以灵活的方式为激励机制以激发非营利组织持续高效参与社区公共产社区提供服务,改变了传统由供给决定需求的单一模品供给至关重要。式,形成了由需求决定供给的模式,在教育、科技、文一、建立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激励机化、卫生等领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填补了政府和市制的必要性场供给的空白,充分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多层次的(一)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激
4、励机制的需求,对于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加快社区建设,促特殊性进社区繁荣稳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非营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利组织为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愿性的公益活动的社会组织,是基于共同利益、愿望、有利于增进居民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信任,进而有利于价值观或使命而自愿结成的团队,以实现其社会使命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可以说非营利组织积极参与社和共同愿望为宗旨。非营利组织与企业不同,它是不区公共品供给促进了社区建设和发展。然而由于激励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社会组织,不具有
5、牟利动机,其经营机制的缺乏和不完善难以激发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所得利润不能像企业一样返还给所有者和经营者,而共品供给的持续活力,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完善我国非只能用于组织所开展的各种社会活动及组织自身的发营利组织的激励机制以激发非营利组织持续高效地参展。因此要激发非营利组织持续高效参与社区公共品与社区公共品供给。供给必须采取适当的激励方式,从而实现激励效用的(三)非营利组织自身发展的需要最大化。近年来我国非营利组织数量不断激增,据民政部(二)社区发展的需要统计1988年中国登记注册的非营利组织为4446个,
6、截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单纯依靠政府提供公至2013年底,全国非营利组织已达50.67万,其中社会*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社区公共品的非营利组织供给机制研究”(编号:13A037)作者:陈岳堂,湖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熊亮,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长沙410128622015年第8期总第362期治理现代化团体27.3万个,民办非企业23万个,基金会3713秀也不一定会给
7、自己带来薪酬、升职等激励,也难以得[1]个。可以说非营利组织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进程到社会的认可,尤其是一些自下而上成立的非营利组中不容忽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尤其在教育、科技、织,有的甚至连员工的基本保障都没有,这就使得非营卫生、文化、劳动等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填补了政利组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断下降。府和市场供给公共品的不足,然而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三)外部竞争激励缺乏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大多数非营利组织还是面临着如1998年国务院制定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及何扩大规模持续发展的难题。因此建立完善
8、的激励机《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了我国社团制,激励非营利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就显实行“分级登记,分级管理”的管理模式。《社会团体登得尤为重要。记管理条例》第十一条、《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二、目前非营利组织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行条例》第十三条明确要求非营利组织活动的空间不(一)激励理念落后能超过其行政管理区域,并且在同一行政区域内,不能在我国非营利组织在上世纪90年代后才开始迅够设立相同或相似的非营利组织。此项规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