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476998
大小:8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04
《细萍(听课反思) (5).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授课教师王云丽授课时间2010-9-8授课班级四(1)课型新课评教教师郭细萍课题《垂直与平行》教学评析反思建议听了王老师的这节课,受益非浅,下血我简单的说说我的想法: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的。课堂教学是在预设屮生成,在生成屮预设,是在矛盾的统一体屮不断优化桀合、有效建构、生成发展的。一堂符合新课稈标准的课,预设与生成的辨证统一为最高境界。王教师在教学中,能准确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当一个学生说出单杠、双杠的支架互相平行时,有一些学生持反对意见。对此,教师及时把握这个生成,不是将答案直接
2、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说出白己的见解。通过一翻激烈的讨论,学生产生了思维碰撞的火花。接着教师请学生发言,一些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因为单杠、双杠的支架既在同一个平血内,又不相交,符合了平行的条件,所以它们是平行的。这时,教师才指出看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的关键是看它们是否在同一个平面内和是否相交,与两条肓线放置的方向无关;同样,看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的关键是看它们相交所成的角是否育角,与两条直线放置的方向无关。这就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授课教师王云丽授课时间2010-9-15授课班级四(1)课型新
3、课评教教师郭细萍课题《画垂线》教学评析反思建议1、引入新课时,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念和知识基础,从复习有关垂直知识入手,唤起学生的冋忆,为新知识的探究学习做了较好的准备。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感受由垂线组成图形的规矩Z美,从而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2、新知探究部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以人为木。先让学生tai—条直线,经过直线上一点逝一条垂线,学生们逝出了不同方位直线的不同侧的垂线,初步体会了用作图工具三角尺画出的垂线比较规范;然后教师演示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育线的垂线的方法并同步介
4、绍作图步骤。然后放手让学生线外一点tai已知肓线的垂线。大家通过动口交流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垂线曲法的探究过程屮去,利于了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3、课上还有许多不足Z处:(1)时间把握的不够好,造成后面的练习题没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做一做。(2)学生在自主探究训法时教师对个别“差生”的关注、指导的作用发挥的欠缺。今后要继续加强备课、预知好学情,注重教法学法的研究与应用,促进教学的实效性的提高。授课教师王云
5、丽授课时间2010-9-22授课班级四(1)课型新课评教教师郭细萍课题《画平行线》教学评析反思建议今天,听了王老师这节《画平行线》我感触颇深,我觉得让学生画平行线和垂线不单是操作方法的教学和操作技能的培养,还是数学概念的具体应用,在应用中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1)鼓励学生创造性地tai平行线。首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tai—组平行线,再将白己的方法介绍给白己的同桌,同桌听示可以进行适当评议。在后瓯的反馈屮,大家惊喜地发现,孩了们的方法众多,如:利用直尺和三角板的两条平行边;在格了纸上;英至有的同学已会运用移
6、动的方法画平行线了。在教学屮,我感到两点不足之处。第一,在处理平行的概念时,我讲解不透,也不知道如何讲透,何谓在一个平面这个问题,让孩了们似懂非懂,教师找不到恰当的语言让学生听懂。第二,在画平行线的时候,尽管老师讲解细致,但还是感到有一些学生手忙脚乱,不得要领。授课教师王云丽授课时间2010-9-29授课班级四(1)课型新课评教教师郭细萍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教学评析反思建议本节课,王老师大胆引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缩短了教学时问,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征时,应用了多媒体课
7、件。当小组研究完四边形的分类时,让几名学生到讲台前来演示验证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过程,在学生演示完Z后,教师用多媒体再一次演示了验证的过程。多媒体课件不仅让学生盲观的看到了验证的过程,而且又一次在学生的头脑屮加深了卬象,有效地突破了木节课的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实际生活屮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实物图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图形的存在,课堂的效果也非常好。现代的课堂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粉笔和黑板的时代了,作为新世纪教师的我们,也应该大胆使用多媒体课件这一教学手段来
8、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总之,恰当的、适时的运用多媒体,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提高,有效的培养更多的创造性人才,何乐而不为呢.听完这节课,我反复思量,其实课堂屮还存在着些许不足,例如在让小纟H.讨论四边形分类的过程屮,由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够明确,导致学生大部分只顾低头分类,而不借助手屮的工具来验证自己的分类是否合理,所以在反馈的过穆屮,学生只顾说自己的分类结果,而缺少了验证的过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