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中风病人临床探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中风病人临床探究【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65-01中风又称急性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此病的预后,不仅取决于治疗是否恰当,而且护理质量也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和康复。病人虽然在急性期得到了积极的救治,挽回了生命,但大多留下了后遗症如半身不遂、痴呆、四肢抽搐等,这些后遗症使病人失去了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又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困难。如何使这些病人尽快康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
2、担,已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必须努力解决的问题。中风后睡眠呼吸障碍的患病率最高可达70%,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见。常表现为夜间睡眠过程中打鼾且鼾声不规律,呼吸及睡眠节律紊乱,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及觉醒,或患者自觉憋气,夜尿增多,晨起头痛,白天嗜睡明显,记忆力下降;并可能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卒中等心脑血管病变,并可有进行性体重增加,严重者可出现心理、智能、行为异常。大量研究发现合并0SAHS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恢复差、病死率高,严重的OSAHS是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并与死亡事件呈正相关。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死亡时年龄(平均7
3、1岁)明显比对照组(平均77岁)年轻。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positiveairwaypressure,CPAP)是OSAHS无创治疗的最有效的方法。CPAP在卒中的一级预防已经得到了大量的临床试验证。Martinez-Garcia等对95名急性卒中后2个月的患者进行PSG检查,显示其中54%的患者AHI220,并要求这些患者使用CPAP治疗。在那些接受CPAP治疗的患者中再次卒中发生率只有7%;而不接受治疗者再次卒中发生率高达36%(P=0.03)o我院将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用于中风病人,观察其对预后的影响,具体情况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20
4、11年1月至2011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住院患者50例,按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确诊为脑梗死。病程7d以内经多导睡眠仪(PSG)检查确诊为并发OSAHS,OSAHS诊断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组确定的诊断标准,即每晚7h睡眠中每次发作呼吸暂停10s以上,呼吸暂停反复发作在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紊乱指数或呼吸暂停/低通气紊乱指数在5以上,睡眠低通气综合征(SHS):口、鼻气流停止10s以上,呼吸气流降低通过正常气流强度的50%,伴有4%的血氧饱和度下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
5、对照组2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病程及其他并发症方面无显著差异。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氧自由基、活血化瘀、调整血压、血糖、防止并发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以上药物治疗基础上夜间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连续应用lw,复查PSG及神经缺失功能评分。3结果3.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SG检查主要指标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明显减少,低氧发作次数及时间明显减少,治疗前后差异非常显著(P0.05,治疗后均显著降低(14.02±3.20vsl8.52±3.09)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0.01)o4
6、结论综上所述,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解决OSAHS的有效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睡眠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由于急性脑梗死合并OSAHS患者预后较差,为了提高其生活质量,应尽早干预呼吸暂停,本研究显示,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既能改善呼吸紊乱指数,又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值得临床应用。参考文献[1]Parra0,ArboixA,BechichS,etal・Timecourseofsleeprelatedbreathingdisorderinfirsteverstrokeortransientischemicattack.AmJRespir,2000,16
7、1:375-380[2]Parra0,ArboixA,MontserratJM,etal.Sleeprelatedbreathingdisorders:Impactonmortalityofcerebrovasculardisease.EarRespirJ,2004,24:267~272[3]MunozR,DuranCantoHaJ,GallegoJ,etal.Severesleepapneaandriskofischemicstrokeintheelderly.Stroke,2006,37:2317-2330[4]IranzoA,Santamaria
8、J,BerenguerJ,etal.Prevalenceandclinicalimpor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