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304963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3
《中小学数学教材教学衔接研究之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初探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衔接内容摘要: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衔接主要是四个方面: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的衔接包括:新旧知识的衔接、中小学教师教法的衔接、学生与教师衔接、中小学教师数学语言的衔接。“在动手中有思考,在探究中有推理,在活动中有训练。”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衔接,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摆脱依赖性,增强自觉性,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关键词:新课程;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衔接正文:长期以来,有大部分小学生升入中学后,由于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习要求等各方面的不同而导致在数学学习中有着极为脱节的现象。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
2、革后,取消了小升初招生考试,这一矛盾越来越突出。常常听到中学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没法教了,作业不肯做,上课又不认真听,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低的低、高的高.真不知道小学里打得什么基础。”而家长的抱怨声也不绝余耳:“中学的老师怎么教的孩子,小学里都是优良,到了初中学习质量却一落千丈。”不少学生也抱怨“中学读书太累”。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如何去引导他们尽快熟悉初中教法,顺利衔接过关,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责任.为此,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作了一些小小的探索,希望能探索出一条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紧密衔接的路子,切实提高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一、课程标
3、准的衔接现实中,我们发现很少有教师去认真学习《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更别说小学教师去学习《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学教师去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正因为如此,造成中小学数学教师在理论上的脱节,教学目的不明确,导致他们各按各的经验教学,是一种完成任务式的教学,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以学生发展为本,建立以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为主干的课程结构。因此,每一位中小学数学教师都要认真研究《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4、要求,尤其是与初中知识衔接紧密的知识、能力要求,找到小学在知识、能力、教学中对中学教学产生负迁移的教学内容,做好课程标准的衔接。二、教学内容的衔接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的内容是:“数与代数”中含数与计算;“图形与几何”主要是常见图形的认识及有关计算;“数据处理”主要是统计和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初步认识;“专题研究与实践”包括数学实践活动与探究课题。而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的内容是:“数与代数”中含有有理数及实数,方程和不等式,代数式和函数;“图形与几何”中含平面几何;“数据处理”主要是关于数据的收集、整理,有关图表的绘制和信息分析;“专题研究与实践”中有实践
5、活动和研究课题。从小学到初中,由于数的扩充引入了负数、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新的概念,运算关系也由原来的四则运算引入了乘方、开方运算.例如数与有理数的过渡,由于学生在小学里所接触的数都是非负数,根本无需考虑它们的符号。在他们头脑中的“+”和“-”,就是用来作加减运算的。引入了负数以后,由于受非负数思维定势的影响,对有理数的性质符号有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特别对于用不带符号的字母表示的数,更是想当然地把它当成一个正数。像:│a│=a,5a>3a,等错误屡教屡错。因此,我们要克服此类思维定势,真正认识到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对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容易犯错的
6、计算,要反复强调反复练习,使学生尽快掌握并能熟练地运用.而且,学生进入初中后,还接触到了代数式。小学生主要是学习具体的数,而到了初一接触到的是用字母表示代数式,是抽象的数。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用字母表示代数式和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挖掘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如,对整数与整式、分数与分式、有理数与有理式、等式与方程、方程与不等式等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从而搞好教学内容间的过渡。三、教学方法的衔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慢,讲的细,练的多,
7、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的快,讲的精,练的少,抽象性也比较强。学生乍一来到新的环境,对一切均不适应,课程的增多,教法的改变,常使他们无所适从,有的甚至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失重,因此,初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有效地改进教法,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愿望.俗话说“听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引导他们尽快熟悉初中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1、新旧知识的衔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旧知识才能得到更新改造,
8、新知识才能获得实际意义。因此,教师在传授新知识时,必须牢牢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进行类比、对照,找出新旧异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