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30例疗效观察.doc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30例疗效观察.doc

ID:53291609

大小:7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03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30例疗效观察.doc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30例疗效观察.doc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30例疗效观察.doc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30例疗效观察.doc_第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30例疗效观察.doc_第5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30例疗效观察.doc_第6页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30例疗效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3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的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西药联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比较2组的总有效率、屮医证候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o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SQI的评定方面,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口间功能等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PSQT中各因子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卩〈0.05)。

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关键词:温针灸;不寐;心脾两虚型;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7-0039-03不寐亦称失眠或“不得卧”“不得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屮医认为不寐的总体病机为阴不入阳、阴阳失调。其病情轻重不一,轻者有入寐困难,寐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寐,也有时寐时醒等,重者则彻夜不能入寐。现总结60例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3

3、年6月一2014年6月于本院就诊并符合屮西医不寐(失眠)的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根据来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病程最长26周,最短6周;年龄最大62岁,最小23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病程最长24周,最短5周;年龄最大65岁,最小22岁。2组性别、年龄、病程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1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x±s)组别n性别(男/女)年龄病程治疗组3013/1747.12±10.868.23±3.21对照组3

4、012/1847.48±10.358.45±2.651.2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试验指导原则》[1]确立中医诊断标准、证候标准与失眠轻重分级标准;按照美国精神科协会所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和睡眠障碍国际分类中心理生理性失眠诊断标准中原发性失眠的诊断标准确立西医诊断标准[2]。全部病例均符合:①上述失眠屮西医诊断标准者;②中医证候属心脾两虚型,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版),其中不寐属心脾两虚型的临床表现为: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

5、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澹,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③西医失眠分类属心理生理性失眠者;④失眠分级属轻屮度者;⑤年龄218岁,W65岁者;⑥知情同意者。1・3治疗方法1・3・1治疗组温针灸治疗取穴:百会、神门、照海、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合谷、内关穴。操作: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取30号1.5寸的毫针针刺所选取的穴位,待针下得气后将毫针留在适当的深度,对照海、三阴交、足三里、内关各穴位均施用温针灸治疗。施灸前,可用毛山或硬纸板等物遮盖局部皮肤,防止局部皮肤烫伤。将艾条分别折成1.

6、5cm长的小段,将每段艾条分别插在所选取穴位的针柄上点燃,每次灸30min,日3次,并于每晩睡前30min服用安定片5~10mg,10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1.3.2对照组每晚睡前30min服用安定片5〜10mg以及服用VitElOOmg/次、谷维素20ing/次,均每H3次。10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1.4疗效观察1.4.1中医证候评分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版)中不寐的诊断标准制订的评分量表,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年版)中疗效评定标准:计算公式:减分率

7、二[(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X100%(1)痊愈:95%W减分率,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消失;(2)显效:70%W减分率<95%,症状、体征明显改善;(3)有效:30%W减分率〈70%,症状、体征均有好转;(4)无效:减分率〈30%,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比较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1.4.2比较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T)[4]各项评分和总评分1.4.3药物安全性评价一般体检项目,血、尿、便常规化验,肝、肾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2结果2.1中医证候

8、疗效比较见表2。2.22组屮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301.3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见表4。表42组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比较(x±s)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睡眠质量2.51±0.511.16±0.42ab2.54土0.521.42±0.62a睡眠时间2.89±0.310.86±0.47ab2.39±0.371.36±0.77a睡眠障碍1.65±0.671.31±0.56abl.55±0.611.41±0.5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