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技术.ppt

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技术.ppt

ID:56457902

大小:170.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6-18

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技术.ppt_第1页
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技术.ppt_第2页
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技术.ppt_第3页
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技术.ppt_第4页
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技术.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技术.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技术银川市中医医院马坚2011年4月28日一、项目简介二、不寐的定义及诊断标准三、三部推拿法定义四、适应症与禁忌症五、治疗原理六、临床技术操作七、技术要领八、注意事项项目简介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研究自2001年12月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列入“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课题批准编号为:国中医药科2001ZL11号。2004年12月27日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鉴定(国中医药科成鉴字【2004】第052号。鉴定委员会认为:“课题组通过研究,形成了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技术操作规范。该技术安全、有效、操作规范、易于推广。”不寐的定

2、义及诊断标准不寐亦称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病证,轻者入眠困难,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严重者可整夜不眠。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常妨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等病证。不寐诊断标准一、西医标准二、中医标准西医标准①有失眠的典型症状:以睡眠障碍为几乎惟一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入睡困难,易醒,多梦,晨醒过早,醒后不能再睡,醒后感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②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③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④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

3、部分。中医诊断及辨证标准中医诊断标准:①有失眠的典型症状:入睡困难,时常觉醒,睡而不稳或醒后不能再睡;晨醒过早;夜不能入睡,白天昏沉欲睡;睡眠不足5小时。②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③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④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⑤有反复发作史。中医辨证标准心脾两虚:多梦易醒,或朦胧不实,心悸,不寐,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苔薄,脉细弱。三部推拿法定义三部推拿法是运用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的三个部位,即头、腹、背部,对不寐证进行有效治疗。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1)符合西医神经衰弱的诊断要求;(2)中医辨证属于心脾两虚型

4、不寐;(3)年龄在18~65岁之间的患者。禁忌症:(1)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人体生命的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2)妊娠和哺乳期患者;(3)年龄在18岁以下,65岁以上的患者。治疗原理祖国医学认为,不寐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人体因各种原因所致阴阳不和,气机不畅,神不守舍而卧不得安。三部推拿法先以手法作用于头部,对整个头面部进行全面疏通和调整,通经络,调气血,养其志,安其神;其次以手法作用于腹部,可以达气机,健脾胃,助运化;再以手法作用于背部,则可畅气机,交心肾,养心血,安神志。三部手法共施,使人体气机调畅,上下通达,心肾相交,阴阳调和,神自安宁,不寐患者自

5、可得以安睡。临床技术操作(1)头部操作(2)腹部操作(3)背部操作(1)头部操作体位: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头侧。操作:①医者双手先用拿法施于头部两侧,10遍左右。②按揉印堂1分钟,再用两拇指由印堂交替直推至神庭5~10遍。③拇指由神庭沿头正中线(即督脉)点按至百会穴,再指振百会穴1分钟。④然后双手拇指分推前额、眉弓至太阳5~10遍,再指振太阳穴1分钟。⑤侧击头部,掌振两颞、头顶,约2分钟。(2)腹部操作体位: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坐或立于患者一侧。操作:①以逆时针方向掌摩腹部,同时以顺时针方向移动,操作6分钟左右。②用按揉法或一指禅推法施于中脘、神阙、气海、关元各1分钟后,再指振

6、各穴。③双掌自肋下至耻骨联合从中间向两边平推3次。④再掌振腹部1分钟。(3)背部操作体位: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立于患者一侧。操作:①由内下向外上,提拿两侧肩井1分钟。②直推背部督脉及两侧太阳经,每侧推10次左右,力度、速度应均匀和缓。③接着双手拇指分置于胸椎两侧的华佗夹脊穴,逐个点按,由上到下,由轻到重,以局部酸胀为度。④按揉背部太阳经,按揉心俞、脾俞、胃俞、肾俞,每穴约1分钟。⑤最后双掌交替轻轻叩击背部两侧太阳经。治疗时间及疗程本疗法每日治疗1次,连续15天为1个疗程。技术要领(1)严格掌握各个部位的操作手法和操作力度。(2)背部操作中提拿肩井穴时注意操作部位应在穴位的内下方。(3

7、)按揉背部穴位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4)指振法时手指着力应在体表,为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强力地静止性用力。操作时力量要集中于指端或手掌上。(5)施推法时应紧贴患者皮肤。注意事项(1)施术前一定要让患者全身肌肉放松,情绪平稳;(2)治疗过程中可与患者适当沟通,消除其顾虑和精神负担;(3)手法要刚柔相济,柔和深透。要根据患者体质和操作部位的不同而改变,使患者既有力透感,又有舒适感;(4)若年老体弱的患者,手法的刺激力度要小,要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