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二化螟 生物绿色防治.doc

水稻二化螟 生物绿色防治.doc

ID:53264051

大小:33.3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4-02

水稻二化螟 生物绿色防治.doc_第1页
水稻二化螟 生物绿色防治.doc_第2页
水稻二化螟 生物绿色防治.doc_第3页
水稻二化螟 生物绿色防治.doc_第4页
水稻二化螟 生物绿色防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稻二化螟 生物绿色防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前言:水稻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别名钻心虫。除为害水稻外,还危害茭白、玉米、高粱、甘蔗、油菜、蚕豆、麦类以及芦苇、稗和李氏禾等杂草,是我国水稻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在分蘖期受害造成枯鞘或枯心苗,在穗期受害造成虫伤株和白穗,一般年份减产3%-5%,严重时减产在30%以上。二化螟较三化螟和大螟分布广,国内各稻区均有分布,以长江流域及以南方稻区发生较重,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江西、浙江、福建、江苏苏北、安徽皖北、陕西、河南、辽宁、贵州和云南等地。近年来,该虫发生呈明显上升的态势。二化螟属温带性害虫。据调查,未防

2、治田块平均被害株率在20%一30%,减产20%以上。水稻二化螟在闽北地区一年发生3~4代,长期以一直是光泽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虫害,其成虫产卵盛期在7月上旬,幼虫危害盛期在7月下旬~8月上旬。水稻在分蘖期受害,因幼虫钻蛀到茎内蛀食茎秆组织,会造成枯心苗和枯鞘;在水稻孕穗期、抽穗期受害,会造成枯孕穗和白穗;在灌浆期、乳熟期受害,则会出现半枯穗和虫伤株。这些症状都会导致稻谷秕粒增多,植株遇风易倒折,最终降低产量。二化螟是寄居稻杆内的害虫,是本区稻作生产常年发生面积最大,为害最重的一类害虫。由于近年来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气候

3、的变化,也带来二化螟种群数量和结构上的变化,危害在本地显得愈趋加重,发生防治面积占播种面积的90%以上,若不防治一般田块平均损失稻谷18%~26%,严重的田块平均损失稻谷53%~76%以上。笔者在多年工作实践中,根据二化螟发生特点结合水稻生长情怳和生态条件,提出了一套适合当地情怳的综合防治技术,具有较高的实用意义,把二化螟为害损失率控制在1%~3%经济允许水平,为农民致富作出新的成绩。目前水稻二化螟已成为水稻生产上主要害虫之一,所以开展此虫的研究已迫在眉睫。目录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words2一、生活习

4、性及危害特点21.1生活习性21.2危害特点2二、形态特征4三、发生规律53.1气候53.2耕作制度53.3栽培品种53.4栽培技术5四、防治方法64.1农业防治64.2物理防治64.3化学防治74.4生物防治74.5灯光诱杀7参考文献8水稻二化螟Studyofricewalker摘要:介绍了水稻二化螟的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及危害症状,并从做好虫情预测预报、农业防治、药剂防治等方面提出了防治措施。关键词:水稻二化螟;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危害症状;防治措施Abstract:introducesthemorphological

5、characteristicsofthericestemborer,Chilosuppressalis,occurrenceanddamagesymptoms,andfromgoodpestforecastforecast,agriculturalcontrol,chemicalcontrol,somepreventionmeasures.Keywords:riceborer;morphologicalcharacteristics;characteristics;damagesymptoms;preventionmea

6、sures8一、生活习性及危害特点1.1生活习性二化螟除了为害水稻外,除危害水稻外,还危害茭白、玉米、高粱、甘蔗、油菜、蚕豆、麦类以及芦苇、稗和李氏禾等杂草,以老熟幼虫在稻茬、稻草和其他寄主植物的根茬或茎秆中越冬,越冬期若遇浸水则易死亡,1年发生5代,每年发生的代数因纬度而异,第1代区在北纬32o-36o﹐第2-4代区在北纬26o-32o,第4代区在北纬20o-26o,第5代区在北纬20o以内。在黑龙江省每年发生1代,在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四川和贵州每年发生2-4代,海南岛每年可发生5代。除纬度影响外﹐海拔高度也对其

7、发生代数有影响。1.2危害特点自从水稻种植制度改变后﹐由于单季稻变成多季交错播种,给二化螟提供了有利条件,发生代数与数量均有发生了变化。气温高于11o开始化蛹,15-16o成虫羽化。成虫白天潜伏在植株下部,晚上出来活动,有趋光性和喜在嫩绿植株上产卵的习性。在水稻分蘖期,卵块多产在叶片正面的中上部;圆秆拔节后,则多在近水面的叶鞘上产卵。1头雌娥可产卵2-3块,140-250粒,多者达10余块。初孵幼虫多集中在叶鞘内侧蛀食为害,叶鞘外面出现水渍状黄斑,后叶鞘枯黄,叶片也渐死,受害出现枯鞘,至3龄幼虫后转株为害,使植株心叶枯死

8、形成枯心苗;孕穗期、抽穗期受害,出现枯孕穗和白穗;灌浆期、乳熟期受害,出现半枯穗和虫伤株,受害茎上有蛀孔,孔外虫粪很少,茎内虫粪多,黄色,秕粒增多,遇刮大风易倒折。每头幼虫可为害8-10株。二化螟主要以幼虫蛀入水稻组织内部取食形成危害,危害部位随着水稻生育期的不同,田间的危害症状也不相同。二化螟幼虫常以群集危害,为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