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乡村四月》教学实录与评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乡村四月》教学实录与评析接渡镇前屋小学:陈华勇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4年级下册。 教材简析:《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际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 3.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
2、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实录流程: 一、创设情境,顺势导入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你想外出旅游吗? 生:想! 师: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课件展示乡村四月风光影片。) 师:(欣赏完影片后)你们觉得这里怎么样? 生:我觉得这里很美。 生:我觉得这里很迷人。 师:乡村的景色确实美,不过乡村的四月更美,今天我们就随同诗人翁卷一起走进田园,走进《乡村四月》,感悟农家生活吧!(板书课题:乡村
3、四月。)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四月指农历四月,即春末夏初的季节。 评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知欲望。外出旅游这一导入使学生跳出了枯燥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好本课内容奠定基础。 二、方法指导,匠心独运 师:在朗读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联系以前诵读古诗的经验,说说古诗怎样读比较好。 生:我认为应该把字音读准确。 生:我觉得应该读出节奏来。 生:还应该读出感情来。 师:老师觉得如果再做到声音响亮会更好。下面咱们就带着这几种好方法来自由朗读这首诗。(生自由读诗。)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用
4、已有经验来总结如何读好古诗,与其说教师是在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不如说是在教给孩子们认识世界的方法,毕竟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 师:谁想读给大家听?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师:你读得不仅流畅,而且声音很响亮。(再指名读。) 师:你读得很努力!刚才两位同学读得都很流畅,看来大家确实用心去读了。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了,仔细听,老师读到哪里会稍作停顿。 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生回答师在哪里有停顿。) 师:对,老师就是按2、2、3的
5、节奏停顿的。下面就请同学们按这样的节奏再来练习朗读。(生练习朗读。) 师:谁能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师:既然大家都想读,那么想读的同学就站起来,我们一起来读。(众生起立齐读。) 评析:巧妙设计诵读方式,使孩子诵读古诗兴趣盎然,感受到诗词的韵律美。 三、品析诗句,循循善诱 师:大家刚才读得非常有味道,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按照学习提示(课件出示学习提示)和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来认真研读古诗。 结合注释和生活实际思考: 1.诗人在乡村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用上你平时积累的好词,把诗句的意思说具体。 (生小组合作学习古诗,师巡视。)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真投入,谁
6、能来汇报你们的学习结果? 生:诗人在乡村看到了山原。 生:诗人看到了乡村的人们都在忙碌着。 生:诗人听到了杜鹃的叫声。 (师板书:山原、闲人少、子规声。) 师:谁能结合平时积累的好词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碧绿染遍山野,水田一片亮光;杜鹃声声啼叫,雨如烟雾朦胧。农历四月的乡村,闲散人很少;才忙完养蚕采桑,又要忙插秧。 生:一条小河流淌在碧绿的山间,细雨微风中杜鹃在欢快地歌唱。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秧。 评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让学生置身于自读自悟的学习情景中,让学生读得充分,感悟自然深刻。 (一)品读美景 师:真是诗中有
7、画,画中有诗,让我们来齐读前两句诗。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师:你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说具体吗? 生: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 师:听得出,你很会读诗呀!如果让你选择两种颜料来描绘脑海中的图画,你会选哪两种? 生:绿色和白色。 师:为什么要选择这两种颜色呢? 生:因为山川和原野都是绿的,水色是白的。(师用绿色粉笔板画山川、原野,用白色粉笔板画水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