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教学环节及培养参及意识.doc

浅议教学环节及培养参及意识.doc

ID:53236621

大小:5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2

浅议教学环节及培养参及意识.doc_第1页
浅议教学环节及培养参及意识.doc_第2页
浅议教学环节及培养参及意识.doc_第3页
浅议教学环节及培养参及意识.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教学环节及培养参及意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教学环节及培养参及意识【摘要】一堂课能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开讲、新授、课中、课尾”四个环节的设计和组织是否精巧。本文谈谈笔者的做法和体会。【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参与意识DiscussedshallowlytheteachinglinkandtheraisethesenseofparticipationChenYonggui[Abstract】Whetherdoesahallclasspromotethestudenttoparticipationpositively,displaysitsstudytheiniti

2、ativekeytolieintheclassroominstruction"tobeginlecturing,togive,intheclass,theclasstailnewlyvfourlink'sdesignsandorganizeswhetherexquisitely.Thisarticlechatsauthor"sprocedureandtheexperienee.[Keywords]MathematicsteachingRaiseThesenseofparticipation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一堂课能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其

3、学习的主动性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开讲、新授、课中、课尾”四个环节的设计和组织是否精巧。下面谈谈本人的做法和体会。1•开讲激趣巧设疑上课开始,教师以深动的故事、有趣的谜语、耐人寻味的操作实验、引入沉思的问题和情景等形式开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使他门一开始就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我先出示6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位同学,每人分得几个?再依次出示4个、5个、1个苹果,仿上设问,第三、四问自然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时我乘机引入课题,这就是老师要给同学们介绍的数学王国里的新成员一一分数。通过这

4、样的设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2.讲中导学巧激思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变讲为导,采取多种形式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门主动进行学习,去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知。例如教学“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时,教师一般采用“引探法”教学,能顺利地引导学生总结出“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但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学生容易受知识负迁移的影响(认为也是从个位数字的特征来判断),因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减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在教学中就按照学生可能发生的定势思维,创设了以下的问题情景:你能判断43

5、、63、93、103、106能被3整除吗?虽然学生的判断意见不同,但仍有一些学生认为以上各数能被3整除。这时我再让学生进行试除验证,结果他们发现只有63、93能被3整除。这样学生自然产生了疑问:根据个位数字的特征(是3的倍数)来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怎么行不通了呢?在学生有疑需解时我再顺势创设问题情景:能被3整除到底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与老师一起去探索吧!这样又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3•课中活动巧安排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动,保持注意时间短的特点,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精神不振,思维不活跃的现象。这时教师应巧妙安排活动,寓教学内容于活动之中,既让学生的大脑

6、得到适当的调节,又让他们在“玩”中巩固所学知识,在“动"中长智慧,在“乐”中增添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倍数和约数”的教学中,学生学习了倍数和约数的概念之后,利用学生的“学号”,要求同学们记住自己的学号,然后问:“哪位的学号同时能被3、4整除的最小两位数起立”(教师板书12),仿效接着问,学号是12的约数的起立,学号是12的倍数的起立(让起立的同学先说出自己的学号,其他同学评判)……4.课尾存兴巧延思一节课的末尾,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或设置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思索回味,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对下一课时内容的兴趣,做到“收课而不收思,课结束而兴味犹存”,使学生的思

7、维得到延伸和发展。例如“年、月、日”的教学末尾,我指出有的同学想问为什么公元整年份数是4的倍数才是闰年呢?宇宙之间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课后希望大家在《十万个为什么》里寻找答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