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082685
大小:67.17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1
《《蹲距式跳远—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蹲距式跳远—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坚持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为主体及教师的主导作用,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益,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蹲距式跳远助跑和起跳相结合技术。助跑和起跳是跳远技术中的第一和第二个技术环节,其能有效地发展速度,下肢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培养勇敢、顽强、果断等优良品质。作为高中阶段的主要教材之一,是更好地学习各种跳远的基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
2、趣味性,是颇受学生喜爱的田径项目。三、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二班学生。这些学生的力量素质普遍较差,比如踝关节力量、腿部力量、腰部力量等,所以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加强学生的力量素质,使其身体得到全面发展。四、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识记助跑与起跳技术相结合技术动作;2.技能目标:80%学生能够掌握助跑与起跳技术,发展跳跃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刻苦锻炼、合作学习的能力。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助跑有节奏准确 ;难点:助跑与踏跳结合紧密、流畅六、教法与学法教法:讲解示范法、分解教法、分组法、模仿法、激励法、纠正错误法、游戏比赛法、评价法等学法:小组练习法、小组讨
3、论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等学法。七、教学过程根据人体的生理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本课划分为导入热身阶段、学习与体验阶段、身体素质发展阶段和放松调整阶段四个学习过程:(一)导入热身阶段(教学时间约10分钟)在进行过课堂常规(2′)后,接下来是慢跑中游戏“看谁反应快”与原地自由结合做游戏“踩影子”(8′)。教师提出热身练习要求,巡回指导学生练习;检查练习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为下阶段学习做充分的准备。(二)学习与体验阶段(教学时间约22分钟)这一阶段是课的主体部分,是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关键,是“教”与“学”的重点,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
4、位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本课主要采用以下手段来进行教学:1.提出问题(2′):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用你自己的方式跨过“壕沟”?然后让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练。学练队形:见教案。2.学生自主学练(20′):一是助跑3~5步起跳练习;二是短距离助跑与起跳练习。学练队形:见教案。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结合实际生活,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练。针对学生自主学练中存在问题,进行巡回观察、适时示范、辅导、点拨,鼓励学生尝试、体验。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相互交流观摩中,寻求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最佳方法。组织学生展示技能,并对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以及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进行讲评。(三)
5、身体素质发展阶段(教学时间约10分钟)游戏“滚球接力赛”:分四组,各组长组织本组比赛,听老师口令进行2次;必须遵守比赛规则;练习中要注意安全,要相互合作探讨、交流,踊跃参与问题的回答。游戏队形:在四条跑道上进行,每组四路纵队在起点线站好,全程往返30米。(四)放松调整阶段(教学时间约3分钟)这一阶段是人体活动由动态恢复到静态的一个阶段,安排一些放松运动,可以使学生身心疲劳得恢复:1.游戏“趣味幽默逗笑”2.根据确定的目标对本课进行小结,指导学生进行评价。3.布置课外作业,收回器材,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八、本课的特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主、合
6、作探究能力得到提高。九、场地器材垫子5块,踏跳板4块,篮球4只,标志旗4个,小竹竿4个,橡皮筋4根十、预计教学效果预计平均心率为:130--135次/分;练习密度为40%—45%;练习强度为中偏后期达到高峰;学生心情愉快,参与活动积极主动。十一、教案中江实验中学体育与健康水平五教案时间:2012年4月11日 周三上午第三节课 地点:学校田径场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阶段水平五高二(2、5、7)班人数54、60、68执教者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识记助跑与起跳技术相结合技术动作。2.技能目标:80%学生能够掌握助跑与起跳技术,发展跳跃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刻苦锻
7、炼、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习内容蹲距式跳远: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重点助跑的节奏准确难点助跑与踏跳结合紧密、流畅教学过程活动内容教师指导学生活动组织形式导入热身阶段(10′)1.师生见面问好2.宣布本课内容、目标(2′)1.课前检查,了解情况。2.接受报告,向学生问好。3.提出问题,导入本课。1.体委整队,汇报出勤情况,向老师问好。2.了解教学目标,明确本课任务。3.发表意见,探讨,主动参与问题的回答。集合队形:×××××××××××××××××××××××××××××××××××××××× ▲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