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与盾》教学设计(教案)模板.doc

《矛与盾》教学设计(教案)模板.doc

ID:53082611

大小:3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1

《矛与盾》教学设计(教案)模板.doc_第1页
《矛与盾》教学设计(教案)模板.doc_第2页
《矛与盾》教学设计(教案)模板.doc_第3页
《矛与盾》教学设计(教案)模板.doc_第4页
《矛与盾》教学设计(教案)模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矛与盾》教学设计(教案)模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六教学形式教师董小会单位安阳县洪河屯乡上营小学课题名称矛与盾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文言文能力,对寓言也有很大的学习兴趣,但是本班学生思维不是很活跃,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强,乐于表演的学生不是很多,上课发言不是很积极。因此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兴趣,循序渐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2、方法与途径目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贯穿,以诵结尾。3、情感与评价:引导学生以此为戒,懂得

2、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知道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矛盾冲突,学习正确对待。4、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以读促讲,以讲促演。结合相关课件,声情并茂的再现课文。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1、本单元的主题是“冲突”,谁能用一个词替换?(板:矛盾)那么,矛盾又是什么意思呢?2、“矛盾这个词是怎样演变而来的?”矛和盾是古代打仗用的兵器,矛用来进攻,盾用来防守。3、这两种古代兵器怎么就能制造冲突,挑起矛盾呢?就让咱们跟随古代思想家韩非子一起走进古代寓言《矛与盾》去看个究竟吧!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

3、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对照译文多读几遍,在相应的地方做上注释或记号。2、指名读,评价3、在读古文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字难读,难懂?(解决文中重点字的字音、字义)4、文言文的朗读就要注意停顿和韵味,听范读。5、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三)、导读理解,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再次默读课文,同时静静地想一想,揣摩一下句子的意思。2、同桌合作,相互说句意。3、谁能跟大家交流一下,你读懂了哪一句?(结合学生回答,重点点拨:这句话中,哪个字表示的是卖的意思。鬻誉:夸赞。陷:穿透。弗能:不能。)4、谁能连在一起,说说全文的内容?5、这个楚人

4、是怎么夸他的盾与矛的?[板:无不陷莫能陷]“无不陷”什么意思?“莫能陷”什么意思?(1)指名读楚人如此称耀他的货物,他当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洋洋得意、骄傲……)他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呢?谁愿意来读一读。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楚国的这个集市里。现在,你就是那个卖矛与盾的人,我们大家都是围观的人。你能来吆喝吆喝你的盾吗?(2)评价,再读他的吆喝吸引你了吗?(3)带动作,表演读假如你手中就有一面盾牌,还有一柄长矛,你能带上动作,再来吆喝吆喝吗?(现在你们想买他的货物了吗?为什么?有不想的吗?为什么)6、观察插图,这个楚人卖出去了吗?围观的人又是什

5、么样的反应呢?(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1)看看插图,围观的有哪些人?(年老的长者,稚气的孩子……)(2)你觉得这句话会是谁说的?你能用他的语气来读一读吗?7、听了这话,这楚人又是什么反应呢?(其人弗能应也。)8、他为什么回答不出来了?(如果他的矛穿透了盾,那他说他的盾“物莫能陷”就是假话;如果他的矛没有穿透他的盾,那他说他的矛“于物无不陷”就是假话。他的话前后相互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对了,这就是——自相矛盾[板书](四)、诵读欣赏,拓展延伸。1、让我们共同来感受一下吧,分角色读。2、学古文没有捷径,唯有多读多背,方能学以致用。大

6、家随着音乐一起背背吧!把这则有趣的语言珍藏在脑海里。不会背的地方再看看书,会背的和大家一起背。3、学习语文,我们就要多读多背,付出汗水,你们一定会收获甘甜的果实。课文学到这儿,你们能用一句话写下这个故事带给你的启示吗?4、交流板书设计矛与盾自相矛盾无不陷莫能陷作业或预习1、今天,我们借助译文、插图读懂了《矛与盾》,领略了古代文言文独特的韵味。它短小精悍却带我们逛了逛古代的集市,认识了一个可笑的楚人,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咱们今后说话做事可不能像这位老祖宗一样自相矛盾哟!2、你的生活中有哪些自相矛盾的例子,找一找,写下自己的感受。自我评价在这一课

7、的教学中,我运用“初读——导读——诵读”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力图体现“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为重要的是训练语感,朗读则是训练的主要形式。”初读——感知课文;导读——读思结合;诵读——品评语言美感,欣赏课文精华。以读为主线惯穿课始终,采取多种读的形式。教学中以读代讲、举一反三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寓意,感悟出寓言所托寓的道理。教法中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人。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评议一单位:姓名:日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