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汤配合外用碧血散治疗湿热型复发性口疮30例临床观察 论坛.doc

龙胆泻肝汤配合外用碧血散治疗湿热型复发性口疮30例临床观察 论坛.doc

ID:53062000

大小:7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01

龙胆泻肝汤配合外用碧血散治疗湿热型复发性口疮30例临床观察   论坛.doc_第1页
龙胆泻肝汤配合外用碧血散治疗湿热型复发性口疮30例临床观察   论坛.doc_第2页
龙胆泻肝汤配合外用碧血散治疗湿热型复发性口疮30例临床观察   论坛.doc_第3页
龙胆泻肝汤配合外用碧血散治疗湿热型复发性口疮30例临床观察   论坛.doc_第4页
龙胆泻肝汤配合外用碧血散治疗湿热型复发性口疮30例临床观察   论坛.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龙胆泻肝汤配合外用碧血散治疗湿热型复发性口疮30例临床观察 论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龙胆泻肝汤治疗复发性口疮30例临床观察顾洪丽(上海市浦东北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上海201204)[摘要]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配合碧雪散外用治疗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疮的疗效。方法:将60例心脾积热型口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龙胆泻肝汤配碧雪散外治;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总体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龙胆泻肝汤配合外用碧雪散治疗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疮有较好疗效。[关键词]龙胆泻肝汤;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疮口疮是指口腔粘膜上生黄白色如豆样大或绿豆大的溃点,乂名口疳,口疮通常好

2、发于嘴唇内侧、舌的边缘、颊粘膜、软腭等部位,初起时粘膜上出现很细的小红点,继而扩大为直径2〜3mni或更人的圆形或椭圆形浅溃疡,中间凹陷,周围高起有红晕表面有一层黄色或灰白色假膜覆盖⑷。病人会感到口内某部灼热疼痛,冷、热、酸、甜等刺激均会使疼痛加剧,尤其是在唇、舌运动,即说话、吃东西时疼痛更甚。轻则可数月发作一次,重者间歇期逐渐缩短,甚至溃疡此起彼伏,长期不愈,病程较长,有的可延续数年,或十几年。每次发病时的溃疡数量可为单个、多个,多的可达十儿个,严重影响患者的牛活满意度。此病较易复发,病因也比较复杂,多发

3、生于青年人,女性患者比男性多。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如患者有消化道溃疡(胃溃疡、肠寄牛虫病等)、新陈代谢疾病(如糖尿病)、精神过度紧张等。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符合上海市卫生局颁发的〈〈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口疮标准。1.2排除标准鹅口疮,白喉,化脓性扁桃腺炎等其他口腔疾病。1.3一般资料所观察病人均为2006年5月至2008年10月在我院门诊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0-66岁,口疮部位为舌尖,齿龈,颊粘膜,舌底,口疮直径2毫米以下者7例,口疮直径2毫米以上者

4、23例,口疮3个以上者有19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8-60,口疮部位为舌尖,齿龈,软腭,口疮直径均在2毫米至3毫米之间,口疮3个以上者21例,两组病例在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口疮部位及大小方面比较,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2.1对照组给与予常规治疗,维生素氏配合抗生素等治疗。7天为一疗程。1.2治疗组龙胆泻肝汤加味配合外用碧雪散治疗。方法:龙胆草6g,炒山梔9g,黃苓9g,柴胡9g,生地9g,当归9g,车前子12g,泽泻12g,丹皮10g,黄连3g,赤

5、芍10g,薄荷12g,甘草6go以上药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每次300ml,碧雪散用麻油调敷,一日三次,拭于口疮处,内服结和外用,7天为一疗程。2.疗效观察3.1观察项目两组病例在治疗前后均观察口疮的多少,口疮的直径,疼痛感•显效:疼痛1-2天内缓解或消失,溃疡面缩小1/2,3-4天愈合。有效:疼痛3-4天内缓解或消失,溃疡面缩小1/3,5-6天愈合。无效:疼痛超过4天,愈合超过7天。3.2治疗结果经过7天的治疗,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疗效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统计学处理数据的统计学处理用

6、x彳检查。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3012133293.3%对照组3010123583.3%1.讨论复发性口疮为临床常见病,好发于小儿,育龄妇女及年老体弱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有人认为是一种非感染性口疮,而为过敏反应,或内分泌紊乱,或消化道障碍等全身疾病的口腔局部表现⑵。据临床观察所见,本病的发作往往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肝炎、结肠炎、贫血、消化不良、便秘、睡眠不足、疲劳、月经周期、精神因素等疾病和症状相关。从免疫学的观察看,本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复发性口疮病因主要是患者自

7、身免疫功能低下和内分泌紊乱所致⑹O祖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心、脾关系最为密切⑷。舌为心之苗,心开窍于舌。“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口为脾之窍,“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脾……其荣唇也”[2],说明口,舌与心脾在生理上的关系十分密切,而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如心火亢盛、或心阴亏损,可引起舌病变;而脾有病变,也常波及口齿唇舌而发病。结合临床,可将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归纳为以下几点:1心脾积热、2阴虚火旺、3气血两亏⑶。临床上以心脾积热为主,心脾积热是由于过食肥甘厚味,酗酒炙博,可致心脾积热,热

8、盛化火,则循经上攻于口腔而发病。如《外台秘要》言:“心脾有热,常患口疮”[5]0《圣济总录》中则更为明确的指出:“口舌生疮者,心脾经蕴热所致者,心脾经蕴热所致也,盖口属脾,舌属心,心者火,脾者土,心火积热,传之脾土,二脏俱蓄热毒,不得发散,攻冲上焦,故令口舌之间生疮肿痛。”[1]方中龙胆草泻肝胆,去湿热;西医药理研究柴胡有解痉镇静,镇痛作用,柴胡貳有消炎作用;黄苓、梔子助其清心火去湿热之力,其中黄苓有广谱抗菌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