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街区保护与复兴的思考.doc

关于历史街区保护与复兴的思考.doc

ID:53057883

大小:6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1

关于历史街区保护与复兴的思考.doc_第1页
关于历史街区保护与复兴的思考.doc_第2页
关于历史街区保护与复兴的思考.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于历史街区保护与复兴的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历史街区保护与复兴的思考王旭北京的历史街区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国古代都市规划的杰作,是体现历史文化风貌的核心区域,应采収有力措施加以保护并促进其复兴和发展。一、历史街区保护与复兴的重要意义1•历史街区是继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北京作为【比界级古都,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形成了独有的城市特点和历史风貌。西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是传统风貌重要旅游地区,文物古迹、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各类纪念建筑等文物资源十分丰富。在北京市首批公布的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西城区有12片,其中重点保护区362.61公顷,占全市总量

2、的64.7%。全区仅国家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70处,约占北京市的23.8%。把历史街区保护与复兴作为城市建设的主题,是中央、北京市对西城区的要求。加快保护区的更新改造进程,继承、弘扬历史文化,充分体现古都风貌,是西城区重要的历史责任和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工作之一。2.保护和复兴历史街区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于•段最近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一2020年)》将北京城市发展目标确定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历史名城和立居城市”,核心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西城区在2003年提出了以捉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3、能力为重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可持续发展不仅包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包括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这一冃标,必须加快城市建设,尤其是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进程。只有止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才能真止彻底改变城市面貌,树立有特色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力。3.保护和复兴历史街区是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迫切要求改革开放以來,西城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是,山于受各方而因索的影响,保护区内的城市建设和更新改造相对较慢n据对什刹海地区的初步调查显示,历史街区内人均居住而积以5-

4、10平米居多,达到北京市人均15平米的不到三分之一。加快更新改造进程,己经成为历史街区内居民的共同心声。二、历史街区保护与复兴面临的问题1.保护与复兴历史街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有待于探索。建国开始至今,历史街区一直存在"保护”与“发展”的基本矛盾,这两者在同一空间内柑互影响、相互作用。在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历史街区保护、人民生活条件改善、经济发展等方面利益冲突交织,政府、群众、专家、开发商价值取向分歧较大,始终难以达成共识。2.历史街区人口、功能过度聚集,客观上给保护造成困难。一方而,历史街区的人口密度己接近每平方公里3万人

5、,远远高于强界其它国际大都市的城市中心地区;另-•方面,目前历史街区内仍聚集了行政办公、国际交往、文化娱乐、商务办公、商贸、旅游、教育、居住等众多功能,这些功能相互重叠干扰,影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3.历史街区己出现衰败的趋势。山于市场机制、启屛产权制度不完善等诸多因素,一些地区止处在衰败的状态,私塔乱建等违法建设情况严重,厉屋•白然老化破败,基础设施落后,居民生活条件差。以什刹海地区为例,三类以上厉岸.(危1口房)超过房屋总建筑面积的70%;除新建筑外,给水管只通到院,排水设施简陋,现在还存有50年代修建的合流管其至明清

6、吋期的旧砖沟,全部为雨污合流;电线大多为明线,线路老化II超负荷运载,存在严重安全隐患。4.历史街区人口逐渐贫困化、老龄化。如什刹海地区的退休人员占21.7%,还有不少下岗职工,人均实际收入仅6476.4—10626元/年,难以实现自我更新。5.历史街区的市政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亟待改善。现行市政技术标准与历史街区间形态及胡同肌理保护存在一定孑盾,胡同狭窄曲折,大市政配套难度大、成本高,致使改造举步维艰n历史街区内交通需求H益增大,一方而,道路供应跟不上交通增长,停车场地匮乏,现有路网负荷趋于饱和,交通污染严重;另一方而,在

7、交通需求管理方而缺乏政策与措施,导致交通増长对历史街区带來冲击。1.历史街区保护缺乏产业支撑。山于历史街区功能过于混杂,高端产业与低端产业并存,十地及文化资源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体现,阻碍了符合旧城空间形态的产业集聚和发展,开发单位资金难以平衡,房屋•开发“有价无市”,致使保护工作得不到实质性的落实。另外,房屋性质多样,隶属关系复杂,给危旧房改造增加了难度。三、历史街区保护与复兴的思路多年来,西城区委区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复兴问题。曾经在危改工作中探索形成了’‘五结合”的工作思路(一是与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优化

8、土地使用功能,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实现经济效益;二是与市政基础设施改造相结合,捉高城市容量与承载力;三是与环境整治相结合,拆违建绿,建设生态型城区,实现生态环境效益;四是与古都风貌保护相结合,延续历史文化,保护修缮开发文物资源;五是与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和结合,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居住质昴),其中之一就是与历史风貌保护相结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