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136例持续性枕后位分娩方式探讨.doc

[精品]136例持续性枕后位分娩方式探讨.doc

ID:53055877

大小:5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1

[精品]136例持续性枕后位分娩方式探讨.doc_第1页
[精品]136例持续性枕后位分娩方式探讨.doc_第2页
[精品]136例持续性枕后位分娩方式探讨.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精品]136例持续性枕后位分娩方式探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36例持续性枕后位分娩方式探讨136例持续性枕后位分娩方式探讨摘耍:持续性枕后位是头位难产较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上经常遇到,常可引起子宫颈口扩张缓慢、产程延长、胎膜早破、产程中过早出现肛门坠胀、排便感等症状和体征,需行内诊检查确诊。应严密观察产程,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分娩方式。❷关键词持续性枕后位观察处理❷❷持续性枕后位是头位难产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在临床上经常遇到,既不可盲目试产,也不可草率剖宫产,以免给母婴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现将我院3年来136例持续性枕后位分娩方式探讨如下:❷1临床资料令2003年1月〜200

2、6年1月,我院住院分娩总数3162例,持续性枕后位136例,占同期分娩人数的4.3%,其中初产妇124例,经产妇12例,年龄22-40岁。58例持续性枕后位经阴道分娩,其中自然分娩18例,新生儿体M2.5^3.5kg,轻度窒息2例,胎头吸引器助产40例,体重2・9~3・8kg,轻度窒息12例,剖宫产78例,体重2.9-4.1kg,轻度窒息1例,余新生儿均正常。❷2讨论❷2.1持续性枕后位的识别本组病例因宫口扩张缓慢,产程延长,胎膜早破,产程中过早出现肛门坠胀,排便感,常需行内诊检查确诊。检查方法为宫口开大3cm后

3、,常规消毒会阴,戴无菌手套,用食、中两指轻轻插入子宫颈内摸清胎头的形态、矢状缝的位置走向和大、小囱门的位置。若胎儿头皮水肿、颅骨缝重叠明显,胎方位不易辨别,应将手伸到胎头侧方摸清耳廓与耳屏的方向,确定胎方位。总之,产程延长、过早使用腹压、子宫颈水肿、排便困难是持续性枕后位典型的临床表现。腹部检查在宫底可触及胎儿臀部,胎背偏向母体后方,部分可触及胎儿下颌,胎心在脐下偏外侧听得最响,阴道检查为持续性枕后位确诊的重要方法。❷2.2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观察及处理枕后位确诊后首先对产妇的精神状态、体力、饮食及胎儿大小、胎心、

4、产道、宫口开大程度、子宫颈有无水肿、胎先露的高低、颅缝重叠及羊水情况全面综合分析,确定适合的分娩方式。对胎心正常,骨产道正常,颅缝无严重重叠,羊水清,应给予充分试产。在试产过程中,严密观察产程变化,对产妇应关心、照顾、鼓励,注意热量的补充,正确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张口深呼吸以缓解腹压,不要过早屏气用力,防止产妇过度疲劳和子宫颈水肿的发生。对宫缩乏力者给予静脉点滴缩宫素加强宫缩。对宫颈水肿者用2%利多卡因纱布填塞于宫颈处,以利于消肿、宫II的扩张。若胎心有变化,立即给予产妇吸氧,让其左侧卧位,静脉推注新“三联”、地塞米

5、松、5%碳酸氢纳以纠正胎儿宫内缺氧。本组58例积极处理后,缺氧得到改善,经阴道分娩。❷2.3持续性枕后位的分娩方式本组136例持续性枕后位,经阴道分娩58例,18例自然分娩,其中经产妇12例,且娩出新生儿体重较小,说明胎儿体重与分娩方式有关。40例胎头吸引器助产,轻度窒息12例,无重度窒息,无新生儿死亡,说明阴道助产在枕后位中占有重要作用。随访20例1-4岁幼儿,体格智力发育正常,说明负压吸引只要方法得当,无后遗症发生。我院使用的是硅胶圆形杯吸引器,抽吸约150ml负压,负压形成后在宫缩吋旋转胎头至枕横位直至枕前

6、位牵引,同吋注意保护会阴,本组40例无一例III度会阴裂伤发生。对吸引器滑脱者不宜超过2次,牵引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以免影响胎儿造成头皮损伤或颅内出血。对胎头位置较高,疑有头盆不称或转头困难即行剖宫产术。本组剖宫产78例,其中32例因B超提示脐绕颈、胎盘III度成熟,羊水过少或污染,巨大儿,临床检查子宫颈条件差,骨盆狭窄,未经阴道试产即行剖宫产。余46例经试产内诊证实为枕后位,因活跃期延长、子宫颈水肿明显,胎儿宫内窘迫5例,经积极抢救后而行剖宫产,新&儿轻度窒息1例,经积极抢救情况良好,余均正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