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思维差异及其对汉英互译的影响

论中西思维差异及其对汉英互译的影响

ID:5298222

大小:158.9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7

论中西思维差异及其对汉英互译的影响_第1页
论中西思维差异及其对汉英互译的影响_第2页
论中西思维差异及其对汉英互译的影响_第3页
论中西思维差异及其对汉英互译的影响_第4页
论中西思维差异及其对汉英互译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中西思维差异及其对汉英互译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总23卷 第8期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23No.82002年8月   JournalofSouthwest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Aug.2002论中西思维差异及其对汉英互译的影响刘露营(渝西学院外语系,重庆 永川 402168)  摘要:本文拟从语言与思维的辩证关系入手,分析了影响汉、英语言组织和表达的背后的民族思维差异,并联系实例论证了这些差异对汉、英互译的实际指导意义。关键词:思维差

2、异;主体意识;客体意识;焦点透视;散点透视;意合与形合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2)08—0266—04  美国人类学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Sapir)和他的学生中,才有可能从原先的圈子里走出来。所以,学会一门外语沃尔夫(BenjaminLeeWhorf)认为“一个人的思想形式:,是受或许意味着在迄今为止的世界观领域赢得一个新的出发他所没有意识到的语言形式里那些不可抗拒的规律支配点。”的。”在此之前,德国哲学家茅特纳(FritzMauthn

3、er)在1902因此,对于中国人来说,要对英语有更高的认识,获得从年,说过一句与之类似但更为极端的话“如果亚里斯多德说: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很有必要研究一下英语背后的思的是汉语或达可塔语,他的逻辑和范畴就会是另一个样子。”维习惯及其对该语言所产生的深刻影响。而要达到此目的,这两句话跨越时空,遥相呼应,重新激起人类探索思维与语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把它和我们的母语进行比较。这样,我们言之间关系的热情。之所以说重新,是因为思维与语言的关在学习英语时,同时也获得了对母语的进一步认识。正如著系问题早就不是一个新鲜

4、话题。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所说“一句中国话:,翻译成英语怎么说;早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兼哲学家的威一句英语,中国话里怎么表达,这是一种比较。只有比较才廉·洪堡特(KarlWilhelmVonHumholdt,1767-1835)就曾专门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吕叔湘著书立说,细致地阐述了这个问题,只是他用的是“精神”来1942,上卷初版例言)。代替我们所说的“思维”。他说“语言从精神出发:,再反作用而说到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及隐藏于其后的思维差异,于精神,这是我要考察的全部

5、过程。”与沃尔夫、萨丕尔他们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观点层出不穷。而笔者赞同比较起来,洪堡特的观点更全面、客观,更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这样一种观点,即:造成汉、英语差异如此之大的一个主要原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观点。马克思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因是汉民族惯于直观思维而西方人长于逻辑思维,由此导致直接现实。语言是客观现实经过人们思维作用的产物;但语汉语表达重意合而英语表达重形合的基本特点。而说到这言又会对人们认识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因为人们是用语言一特点,又不得不提及造就它的另两个重要哲学基础,那就来思想的,这过

6、程中语言又凝化思维,起了思维模具的作用。是中西方对主客观关系的不同认识和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时至今日,思维与语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已是不争的不同把握。的事实。学习一门语言,如果不知道这门语言的思维特点,一、主客体统一还是分离那就不会对这门语言产生高瞻远瞩、居高临下的宏观体验,主体意识———客体意识就会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尴尬境地。关于这个问中西传统哲学思维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汉语思维是以主题,洪堡特认为“人从自身中创造出语言:,而通过同一种行客体统一为基础的,而西方哲学思维是以主客体对立为出发为他也

7、把自己束缚在语言之中;每一种语言都在他所隶属的点。两种语言其它种种差异,都是由此而产生。在汉民族的民族周围投下一个圈子。人只有同时跨进另一种语言圈子思维习惯中,主体和客体不是截然分开的,彼此之间没有对收稿日期:2002-04-01作者简介:刘露营,女,渝西学院外语系讲师。 第8期              刘露营 论中西思维差异及其对汉英互译的影响267立分明的关系,他们有时甚至是可以相互转变的。例如,从的动态方法,从整体上认识。于是反映在表述对象的语言远古时候起,人们(主体)在认识和处理和大自然(天)关

8、系上,就必然带有很大的模糊性和多义性,并决定更多地利用时,就提出著名的“天人合一”的观点,个人和社会之间形成“意义支点”和语义因素的链条作为语言组织的重要手段。的是家国一体的宗法体制。他们把自己欣然纳入被观察对因此汉语句子里常伴有思维重心在不知不觉中的转移,也就象里面,强调“移情”、“融合”,于是山有灵性,水有灵性,万物是中西比较语法学家所说的:汉语采用“散点透视”———像做有情。所谓“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看我亦如是”即此道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