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肿瘤坏死因子的研究进展.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山西医科大学学报(JShanxiMedUniv)2006年3月,37(3)·311·文章编号:1007-6611(2006)03-0311-04肿瘤坏死因子的研究进展吕志敢,郭政(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麻醉科,太原030001)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病理学;免疫学中图分类号:Q71,R392,R73文献标识码:A1975年,Carswell发现被细菌感染后的小鼠血等均具有产生和释放TNF2α的能力。目前认为心、[2]清中有一种蛋白类物质可致肿瘤出血,并能抑制、肝、肺、肾是TNF2α
2、的生物合成场所。TNF2α的杀伤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被命名为肿瘤坏死因子主要刺激因素是脂多糖(LPS)、病毒、真菌、过敏毒(tumournecrosisfactor,TNF),又叫恶病质因子素、IL21和免疫复合物等。(cachectin)。从此对它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在正常情况下TNF2α仅在心肌间质的巨噬细[3]期,至今方兴未艾,几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胞中产生。Giroir等的研究表明,成熟的心肌细本文对近年来有关TNF2α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的综胞在某些应激状态下也具有产生TNF2αmRNA及述
3、。其蛋白质的能力,此时产生的TNF2α可直接影响心1TNF2α的生物学特性功能,参与了多种心脏病的病理过程。感染和内毒人类TNF2α基因大小为2.76kb,由4个外显子素血症是心脏产生TNF2α的重要刺激因素。Kapa2[2]和3个内含子组成,与MHC紧密连锁,定位于第6对dia等证明在内毒素的刺激下心肌细胞和巨噬细染色体短臂上,小鼠的基因为2.78kb,与人的结构非胞几乎产生同样多的TNF2α。常相似,定位于第17对染色体短臂上。TNF按其结体内TNF2α的表达具有高度的组织特异性。构分两型:TNF2
4、α和TNF2β,其中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在生理条件下,脾、肝、肺、胸腺及肾脏的组织均有单核细胞和T细胞产生的能使肿瘤坏死的因子称为TNF2αmRNA的表达;而在脂多糖刺激后,心脏、胰TNF2α(旧称TNF),又称恶病质因子(cachectin);而腺、子宫及输卵管等多脏器均快速合成表达TNF2α[4]把由活化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的淋巴毒素mRNA及蛋白质。[5](lymphotoxin,LT)称为TNF2β,目前对其功能所知Kleine等证实,脑内多种在结构和功能方面有限。目前研究较多的是TNF2α,它
5、是一种由157与巨噬细胞相似的细胞如神经元、小胶质细胞、血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7000的可溶性多管内皮细胞在生理状态下均可合成分泌TNF、IL26肽,以二聚体、三聚体或五聚体的形式存在于溶液等细胞因子,在炎症情况下这些因子水平多显著升中,成熟型TNF2α的活性形式为三聚体。TNF2β基高,并对中性粒细胞有明显趋化作用。因位于TNF2α基因的5′端,相隔1.2kb,每个基因3TNF2α受体(TNFR)的分类及表达约有3000个碱基对,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3.1TNF2α的生物学活性主要是通
6、过细胞膜上的其中第4个外显子与TNF2α高度同源,编码80%-特异受体传递信号而实现的,TNF2α受体(TNFR)90%的成熟蛋白质,这些均提示这两个基因来自同广泛存在于肝、肺、肾、肠道及肌肉组织中。TNF2α一个祖先。但前3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都是不同与靶细胞膜上的TNFR结合产生生物学效应,通过源的,调节基因复制的5′端也有很大区别,这些说受体后效应将信息传递到胞核,使mRNA表达并进[1][6]明这两个基因是不同的。而合成蛋白质。Douzinas等认为,TNF2α等细胞2TNF2α的来源与表达因子
7、一方面与脏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产生效应;TNF2α来源极广泛,体内的多种细胞,如单核/另一方面,细胞因子与循环中的可溶性受体结合,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内使循环中的细胞因子减少,但在组织中的表达却增皮细胞、表皮细胞、角质细胞、星形细胞和成骨细胞加,其在局部中的过度生成导致脏器损害。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71656)·312·山西医科大学学报(JShanxiMedUniv)2006年3月,37(3)3.2TNF2α受体(TNFR)有2种,即相对分子质量TNF2α具
8、有双重生物学效应,在浓度较低-10分别为55000的TNFRI(CD120α)和75000的(10mol/L)时,TNF2α主要作为白细胞和内皮细TNFRⅡ(CD120β),存在于多种正常及肿瘤细胞表胞的自分泌及旁分泌的调节物,参与抵抗细菌、病面。两类TNFR均为糖蛋白,氨基酸顺序分析显示毒和寄生虫的感染,促进组织修复及调节炎症反-8两类受体胞外区域的氨基酸顺序高度相似,但胞内应,引起肿瘤细胞凋亡等;在高浓度(≥10mol/L)区域则完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