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肠结核56例临床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4月第5卷第12期ChinaPracMed,Apr2010,Vol.5,No.12·135·肠结核56例临床分析姜杰肠结核是由于人型结核杆菌或牛型结核杆菌侵犯肠道而(7510%)镜下可见肠管变形狭窄溃疡形成及炎性息肉等。引起的慢性肺外结核病,为慢性特异性感染。多继发于肺结仅8例肠镜下活检成干酪样坏死。36例口服钡餐及钡灌肠核患者下咽结核杆菌的痰液所致,又往往以急腹症、腹部肿显示病灶处肠管收缩,黏膜皱襞紊乱呈“跳跃”征,肠管周围块、下消化道出血就诊。全世界每年死于结核病的有四百多见小点
2、状或小刺状龛影,部分呈息肉样改变。万人,并且每年呈递增趋势,这既与环境的污染有关,也与免115治疗结果肠结核的治疗以抗结核治疗和全身支持疗疫系统有密切关系。因此有必要引起注意肠结核的及时诊断法为主。经抗结核治疗后42例(7510%)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和正确处理。本院从2004年3月至2009年7月共收治肠结好转;8例(1413%)误诊Crohn病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后均核46例,现就诊治情况分析如下:好转;6例(1017%)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经口服SASP或521资料与方法ASA,或结合52ASA灌肠治疗疗
3、效欠佳而转抗结核治疗症状111一般资料56例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在10~62好转。岁,其中在10~20岁者11例(1916%),21~30岁者21例2讨论(3715%),31~40岁者18例(3211%),41~50岁者3例目前4~5%感染结核菌者患消化系统结核,消化系统是(514%),51~60岁者1例(118%),61岁以上者2例肺外的第6位易感染结核的器官。肠结核大多为继发感染,(316%),其中合并肺结核19例(3319%),劲淋巴结核9例继发性肠结核感染途径包括:①胃肠道感染;②血行播散:
4、见(1611%),单纯肠结核16例(2316%),女性器官结核2例于粟粒型结核患者;③直接蔓延:见腹腔内结核或肾结核患(316%)。病史1d~3年,以1~3个月多见。起病缓慢者43者。本组资料显示肠结核具有以下特点:青壮年居多,青少年逐年呈递增趋势,农村务工者为高发人群,男:女为118:1病例(7618%),急骤者13例(2312%)。农村来城务工者31例(5514%)。灶波及范围广,包括肺部、颈部、腹膜、淋巴系统、生殖器官均易波及。肠结核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腹痛、发热、112主要症状与体征从表1
5、可见,肠结核临床表现以腹腹泻、消瘦、腹部压痛、右下腹部包块及女性患者出现月经紊痛、发热、消瘦为主,其次为腹胀、腹泻。生育期妇女闭经及月乱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对出现上述临床表现者,对症处理无经紊乱症状较突出,腹痛性质多为阵发性隐痛,部位以右下腹效,结合辅助检查应考虑到肠结核的可能;如同时伴有结核中及脐周多见,伴有恶心、呕吐。发热以不规则低热和午后低热[3]毒症状和或肺结核则强烈提示肠结核。多见。腹泻多为2~4次/d糊状便,少见黏液、脓血。便秘或本组病例中腹痛者占8014%,消瘦占4614%,发热占与腹泻交替较
6、以往文献报道少见。56例患者主要体征为腹4219%,腹泻占3517%,贫血占6017%,血沉增快占3913%,部压痛(47例,占8315%),腹部包块(17例,占3014%),腹PPD试验阳性占3510%.上述结果显示,对具有典型肠结核膜刺激征(12例,占2114%),腹水(8例占14135%),腹部柔临床表现的病例不难诊断,本组确诊率达8014%,但部分患韧感(18例,占3211%)。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导致误诊及漏诊,并延误治疗。因此需仔表156例肠结核主要症状细询问病史,及检查有无肺外结核,并进行血沉
7、及PPD等检症状例数百分率(%)测综合分析。腹痛458014本组资料显示,肠结核分布在回盲部者26例,占发热2442194614%。多段结肠者占2312%,末端回肠占2114%。肠结核消瘦264614闭经、月经紊乱(生育期女性)71215好发于回盲部可能和下列在素有关:①含结核杆菌的肠内容腹泻203517物在回盲部停留较久,增加了肠黏膜感染的机会;②回盲部有[4]腹胀183211丰富的淋巴组织,而结核杆菌容易侵犯淋巴组织。少数患恶心与呕吐122114者病变分布于非好发部位。盗汗122114本组资料显示42
8、例确诊病例中干面各样坏死仅有8例,消化道出血610178例误诊,Crohn病(1413%),溃疡性结肠炎6例(1017%),因腹泻便秘交替5819此说明结肠镜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诊断肠结核的确具有重113发病部位56例肠结核患者经纤维肠镜及镜下活组织要作用#。虽易至误诊,其误诊原因多与早期肠结核临床表现检查确定症灶部位,回盲部26例(4614%),多段结肠13例不明显,肠镜下活检部位及深度不恰当,病理组织学改变不典(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