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守与超越李商隐诗学观论略

驻守与超越李商隐诗学观论略

ID:5279445

大小:351.9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7

驻守与超越李商隐诗学观论略_第1页
驻守与超越李商隐诗学观论略_第2页
驻守与超越李商隐诗学观论略_第3页
驻守与超越李商隐诗学观论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驻守与超越李商隐诗学观论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总26卷第9期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V01.26No.92005年9月JournalofSouthwest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Humanities&SocialSciencesSep.2005驻守与超越——李商隐诗学观论略韩大强(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河南信阳464000)摘要:李商隐提出“属词之工,言志为最”的诗学观点是对儒家传统诗学观的继承与驻守。然而他的诗学观更多的是对儒家传统诗学背离:主张“直挥笔为文”,与儒家传统诗论的“主文而谲谏”观点是有明显区别的;重视诗歌缘情功能。提出“咏叹以通性灵”,强调抒写性灵,反对文以

2、载道,有意与“圣道”礼义相对;提出元气自然论,重视“真”与“美”,倡导以情为文,体现其对儒家道统思想的超越。关键词:李商隐;“直挥笔为文”;“性灵”说;元气自然论中图分类号:1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005)09—0161—03李商隐不仅是著名诗人,而且还是骈文大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他以独特的诗文个性而著称。而他的诗学观也有其独创性,在诗学主张和创作实践上既有驻守儒家传统诗学观的一面,又有大胆地突破与超越的一面,由此形成其独有的诗学观。生活在封建社会中期的李商隐,长期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五年读经书,七年弄笔砚”⋯‘咖91’,在其

3、潜意识中,浸透着儒家精神。他的行为处事,仕途追求,无不显示着儒家思想的影响,这也当然反映到其诗学观上。他在《献侍郎巨鹿公启》中云:“况属词之工,言志为最。自鲁毛兆轨,苏李杨声,代有遗音,世无绝响,虽古今异制,而律吕同归。我朝以来,此道尤盛,皆陷于偏巧,罕或兼材。枕石濑流,则尚于枯槁寂寞之句;攀鳞附翼,则先于骄奢艳佚之篇。推李杜则怨刺居多,效沈宋则绮靡为甚。至于秉无私之刀尺,立莫测之门墙产自非托于降神,安可定夫众制。”[1](P8127)这段较集中地体现了李商隐文学观中受儒家传统诗论影响的一面。他所提出的“属词之工,言志为最”的观点,是儒家诗论的一个根本点,儒家诗论所讲“诗

4、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2J(呦)。“诗言志”是儒家诗学观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气脉,李商隐也秉承了这传统。同时,在“言志”的前提下,他指出本朝诗歌创作中存在着两种偏向:一种是“枯槁寂寞”,一种是“骄奢艳佚”;一种是“怨刺居多”,一种是“绮靡为甚”。在他看来,“言志”的诗歌应该兼有“怨刺”和“绮靡”的长处,既要有怨刺的内容,又要有美好动人的形式,而对过分华丽的宫廷诗和过分枯寂的隐逸诗不满。在《谢河东公和诗启》中提到自己的诗作“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㈣11"的比兴寄托特点,也符合儒家传统诗学“兴、观,群、怨”的要求。李商隐特别提倡文质兼

5、备,强调诗歌制作应以“言志为最”,但又指出“虽古今异制,而律吕同归”,形式美也是古今诗人共同的追求。对唐人之拘于一格,“陷于偏巧”,持批评态度。在《漫成五章》中对沈宋、“四杰”及李杜的评价中可以印证其兼取众长、文质兼备的主张:“沈宋裁辞矜变律,王杨落笔得良朋。当时自谓宗师妙,今13惟观属对能。”“李杜操持事略齐,三才万象共端倪。集仙殿与金銮殿,可是苍蝇惑曙鸡!”他认为沈宋、“四杰”之诗揣研声律,属对精密,但内容却相对纤小细弱。推崇李杜原因是李杜的诗不仅具有精美的艺术形式,而且包容了深沉阔大的情感内容。特别是表了他们在“苍蝇惑曙鸡”的背景下所遭受的痛苦和不幸,很好地做到了文

6、质兼备。作者创作的大量政治诗和咏史诗是在实践自己诗学主张。如忧国伤时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批评宦官与藩镇暴行的《有感二首》、《重有感》等,借史讽今名篇《筹笔驿》、《韩碑》等。体现了李商隐关心现实政治和国家命运的精神。与杜甫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谓一脉相承。无怪乎,王安石称“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惟义山一人而已”【3J(瞄),朱鹤龄认为其“指事怀忠,郁行激切,真可与曲江志人相收稿日期:2005—03—20作者简介:韩大强(1964一),男,河南罗山人,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副编审,文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万方数据162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26卷视而笑’

7、’洲蹦’。李商隐对儒家传统诗论继承的同时,更多的是对它的突破与超越。他在《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中云:“建国宜师古,兴邦属上庠。从来以儒戏,安得振朝纲?”把儒学的作用提到建国兴邦、振兴朝纲的高度,但李商隐虽崇儒却不惟儒,更不惟孔,而是强调人人都应对儒道有自己独立的发明与体会,在《上崔华州书》中说:“始闻长老言,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常悒悒不快。退自思日:夫所谓道,岂古所谓周公、孔子者独能耶?盖愚与周、孔俱身之耳。以是有行道不系今古,直挥笔为文,不爱攘取经史,讳忌时世”。【1】(嗍”李商隐对“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的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