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748330
大小:44.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24
《《现观庄严论》略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现观庄严论》略义华智仁波切著堪布索达吉译顶礼文殊师利上师!般若的法相,就是已经或者能够抵达现证诸法离戏智慧的无住涅槃;般若的事相,就是证悟大乘三圣道大乘三圣道:见道、修道、无学道。一切万法无有自性的部分。如果按照名称来进行分类,则可分为自性般若、经典般若、道般若与果般若四种。自性般若:是指现量证悟诸法离戏智慧的对境,它与基般若是一个意思。其界限在大乘三圣道;经典般若:以诠释基道果般若为主的经论,也即以所宣说的名称、词句以及文字而显现的种种有表色,就是经典般若的法相。其界限,是从未入道直至最后有际最后有际:物质和心识蝉
2、联演变的最后边际,从此第二刹那必定证果成佛。;15道般若:能够抵达现证一切万法离戏智慧的无住涅槃之法,即为道般若的法相;以见道、修道及无学道三道为主的五道,即为道般若的事相。其界限,从真实的角度而言,是从大乘圣道开始;从假立的角度而言,则是从资粮道以及加行道开始;果般若:彻底现证一切万法离戏的究竟无住涅槃智慧,就是果般若的法相;佛地的如幻智慧,就是果般若的事相。其界限仅为佛地。真伪的差别:基般若与果般若二者,为真实般若;而经典般若,则只不过是假立般若而已;至于道般若,则真假二者兼备。陈那论师所说的“智慧度无二,彼慧即善
3、逝。修彼具义故,论道立彼名”的密意,也就是为了表明它们之间的主从关系。作为经典般若的《现观庄严论》,是以三智、四加行和法身果八事,以及八事所分细的七十义来阐释般若的。八事中的第一事,就是遍智[一切相智]:能于一刹那间现见诸法一切如所有性及尽所有性的智慧,就是遍智的法相。可分为两种。其界限为佛位。道智[道相智]15:了知三道无有自性,并依靠圆满、成熟和修炼的方式,来现证空性的有学道智慧,就是道智的法相。可分为三种。其界限,为大乘五道。基智[一切智]:现证一切万法补特伽罗人我为空性的片面智慧,就是基智的法相。可分为两种。其
4、界限,为小乘五道。正等加行[圆满现观一切相加行]:为了使三智所证获得自在,而总摄无生三(智)进行修习的菩萨瑜伽,是正等加行的法相。可分为二十种加行。其界限,是从小资粮道直至十地之最后有际之间。顶加行:依靠正等加行,总摄无生三(智)进行修习而获得自在的菩萨瑜伽,是顶加行的法相。可分为七种。其界限,是从暖位直至最后有际之间。次第加行[渐次加行]:为了使与三智识相同时生起的证悟获得稳固,而次第修习三智之相的菩萨瑜伽,即是次第加行的法相。可分为十三种。其界限,在渐悟者中,以闻思为主的,是从资粮道开始;而修行者,则是从暖位开始,
5、直至最后有际之前(不包括最后有际)。刹那加行:次第修习三智的菩萨瑜伽,便是刹那加行的法相。可分为四种。其界限,仅在十地的最后。15法身:修习加行所获得的究竟之果,也即具备众多无漏功德,便是果法身的法相。可分为四种。界限仅在佛地。在七十义中,首先是表示遍智的十法:一、发心:以希求或者向往他利为因而引发,并以相应希求菩提果位为助伴的大乘殊胜意识,是大乘发心的法相。如果就本体而分,则可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两种;如果以比喻而分,则可分为二十二种。其界限,是从小资粮道直至佛地之间。二、教授:对于获得大乘发心之义的方法,能够无有
6、错谬地演说的能诠语,便是大乘教授的法相。以对境而分,可分为十种。其界限,相似的(教授),是从未入道(开始;一般的教授,是从资粮道)直至佛地之间。三、抉择分[大乘加行道]:在大乘资粮道之后生起的,为胜解行地所摄的,具备五种差别法[特征]的现观,即为抉择分的法相。可分为四种。其界限唯在加行道。四、修行所依[修行所依自性住种性]:某种法界,便是此处所说的修行所依或者种性的法相。根据能依之法的差别而分类,则有十三种。此论直接指出,其界限是从小暖位直至最后有际。15五、修行所缘:大乘修行人遣除增益基础的所知[外境],即是修行所缘
7、的法相。可分为十一种。没有界限。六、修行所为:菩萨依照某种途径而趋入修行所获得的究竟成果,即是修行所为的法相。可分为三种。其界限为佛地。七、披甲修行[披甲正行]:依靠大乘发心,为了获得无上菩提而修持两种利益,并在任何一种波罗蜜多中,都各自摄持了六种波罗蜜多,从而进行修持,即是披甲修行的法相。可分为三十六种。其界限,是从资粮道直至最后有际。八、趋入修行[趣入正行]:依靠大乘发心,为了获得无上菩提而修持两种利益,并主要以修所生慧所摄持的趋入大乘行为,便是趋入修行的法相。可分为九种。其界限,是从暖位直至最后有际。九、资粮修行
8、[资粮正行]:依靠大乘发心,为了获得无上菩提,而修持两种利益,并能直接产生自果大菩提,即是资粮修行的法相。可分为十七种。界限,前面的十五种(资粮)是从世第一法直至最后有际,而地资粮与对治资粮二者则存在于十地。十、定生修行[决定出生正行]15:依靠大乘发心,为了获得无上菩提,而修持两种利益,最终必定会产生遍智,即是定生修行的法相。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