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788915
大小:3.06 MB
页数:42页
时间:2020-03-14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的核心问题ppt课件.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的核心问题1问题1.教育目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课程改革(课程的基本走向)3.教学的基本问题(课程实施质量)2问题1教育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强势基本训练到位或过度,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弱势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学生优势才能和尖子学生的培育的机制薄弱;学生学习缺乏内驱力1.我们在培养什么样的人32.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1)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经过一定的教育后形成的适应社会与个人生活所必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品格:是人的基本素养,是个人回应人生处境的方式。能力:在任务情
2、境中表现出的个人的适应性行为。4(2)素养与能力的差异能力是个人具有的,是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的结果;素养是后天培养而形成的能力与品格,更强调先天基础上的后天培养、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5(3)学生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逻辑起点培养什么人教育课程实施与评价6(4)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全球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对我国历史上提出的学生发展目标的继承和发扬。(5)核心素养需要有阶段性和学科性的表现性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理想化模型;核心素养的表现具有学段或年龄特征;学科核心素养是素养落实是主线。7对“人”的培养基础性课程
3、对“才”的发现与培养拓展性课程学校校本课程体系3.培养目标与课程之间的关系目标: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方法: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8学校校本课程体系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国家基础课程学校基础课程知识拓展兴趣特长社会实践地方课程职业技能4.改革后的学校课程体系实践活动体艺特长学科拓展9问题2.课程的基本走向——课程改革(1)以选择性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2)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3)以实践性课程和课程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与能力。1.改革重点102.课程拓展的高价值点(1)兴趣特长类音体美、
4、技术、科学、社会等领域的兴趣特长(2)加深、拓展与衔接类对智优学生(3%—5%)的培养;基础课程的应用性拓展;对困难学生的辅导克服其认知障碍。11(3)思维力培养逻辑学、哲学、思维理论与实践、问题解决理论的基础与实践等课程。(4)实践与创新力培养以科学与社会的实际问题解决为课程思想,旨在发展学生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例:技术创新、科学实验、社会问题研究等。12问题3教学的基本问题——课程实施质量1.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过程)的关系3.高阶能力作为目标的教学131.教学目标(1)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教学目标
5、是通过一定的教学程序后学生所获得的素养或能力的状态的描述,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目标相对于过程而言,目标表示过程之后学生所获得的。目标不能离开学习者而独立存在,因此目标达成与否应该表现于学习者本身。可能会有多过程对应单目标,或单过程对应多目标。14(2)对三维目标的讨论“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过程与目标不属于同一性质,把过程作为目标显然不合适。目标设定唯一的情况下,过程可能不是唯一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教学过程15“知识与技能”作为同一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的实现方式:告知、讨论、讲解等。目标状态:学习者是否
6、理解。知识的应用:包括心智性解释、行为方式的输出等,本质上属于能力范畴的。注:如果知识的应用归类于知识,那么能力的内容几乎是空的。16能力(技能)目标的实现:能力学习:学习者被指导的行为达到自主操作的水平状态。目标状态:学习者是否会自主发生某种需要的行为。结论:知识与能力(技能)的实现方式或途径并不相同。17结论:(1)知识与能力需要用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来实现。(2)“知识与技能”作为同一维度的教学目标是不恰当的。18教学建议分清楚知识目标或能力目标,否则会引起教学行为方式的颠倒或混乱。能力目标必须让学生自主操作或自主活动
7、;显然,讲解不可能实现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主要用理解性讲解或讨论的方式,力求使学生用意义学习的方式达到深度理解。19(3)三维目标的恰当表述目标评价方式知识学习者意义学习达到理解或深度理解能力学习者的状态会自主操作态度学习者的状态是有正确的心理意识与行为表现202.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过程)的关系(1)不同的教学目标必须实施不同的教学设计知识目标:组织讨论或解释活动,使学生理解。能力目标:组织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会做。态度目标:在知识与能力的获得性学习中达到心理和行为的变化。21(2)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达成能力或素养目
8、标层次不同。教师控制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学习者获得低阶能力;而培养高阶能力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保障。22解释:学习活动中教师的控制作用越强,学生的自主量越少,则学生的能力获得中低阶成份越多;教师的控制作用越弱,学生的自主量越多(教师发挥其必要的指导作用),则学生的能力获得中高阶成份越多;问题:如何调整教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