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教学中要重视过程分析能力的培养.doc

习题教学中要重视过程分析能力的培养.doc

ID:52725599

大小:6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30

习题教学中要重视过程分析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习题教学中要重视过程分析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习题教学中要重视过程分析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习题教学中要重视过程分析能力的培养.doc_第4页
习题教学中要重视过程分析能力的培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习题教学中要重视过程分析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习题教学中要重视过程分析能力的培养习题教学中耍重视过程分析能力的培养习题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中极其重耍的一部分,是教学效果反馈的重要渠道。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即使师生常年在习题中摸爬滚打,但提高学生解答创新题的能力依然是个难题。学生在考试中对经常讲的题能解答,但对情景新颖的创新题根本无法下手,有的甚至连题目都看不懂。出现这种现象,我们认为与平时习题教学屮,只求答案,不重视过程分析,有着直接的关系。其实,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重视过程分析,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耍这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分析。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

2、问题的能力,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在学习上收到事半功倍效果,都具有重耍意义。重视物理过程分析能力的培养,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例1】(2010年浙江省理综第23题)如图1所示,一矩形轻质柔软反射膜可绕过0点垂直纸面的水平轴转动,其在纸面上0A的长度为L1,垂直纸面的宽度为L2O在膜的下端(图中A处)挂有一平行于转轴,质量为叫长为I,2的导体棒使膜绷成平面。在膜下方水平放置一足够大的太阳能光电池板,能接收到经反射膜反射到光电池板上的所有光能,并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光电池板可等效为一个

3、电池,输出电压恒定为U;输出电流正比于光电池板接收到的光能(设垂直于入射光单位而积上的光功率保持恒定)。导体棒处在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B中,并与光电池构成回路,流经导体棒的电流垂直纸面向外(注:光电池与导体棒直接相连,连接导线未画出)。图1(1)若有一束平行光水平入射,当反射膜与竖直方向成0=60°时,导体棒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求此时电流强度的大小和光电池的输出功率。(2)当0变成45。时,通过调整电路使导体棒保持平衡,光电池除维持导体棒力学平衡外,还能输出多少额外电功率?在考后的分析统计屮,本题学生的

4、得分率非常低。得分率低的原因是学生看不懂题目,不懂得把原题转化为熟悉物理模型。其关键问题在于学生不懂得过程分析,缺少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碰到问题只是在脑海中搜索做过的题目,看看有没有对上号的,进行“简单机械照搬”。因此,遇到像本题一样情景新颖的题目就束手无策了。仔细分析本题物理情景,可发现有儿个创新:第1新,新在用平面膜代替了以前常见的导轨;第2新,用光电池板接收膜的反射光产生的电流作为以前常见的确定电源的电流;第3新,把以前固定角度的问题变为可以改变角度的问题。连续三个创新使学生搜索不到了老师讲过的

5、原题。结果自然就做不下去了。其实认识了这三个创新,通过分析就可以把这道题作如下简化处理(见图2)-图2相信当分析到第三个等效图时,绝大多数的考生都会做出正确解答。这从侧面反映了物理习题教学中存在:“忽视了解决问题吋,过程分析的能力培养”的问题。经常看到有的教师在解决一个难题时,不是教会学牛如何分析过程,而是把解答过程很详细的抄在黑板上。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最多只会机械记住解题的过程,考试吋乂机械地照搬答案。因此,对类似这样的创新题型就不会分析过程了,有的甚至连题目都看不懂。过程分析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提

6、高学牛这方面的能力,己成为我们提高学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首要任务,也成为在高考物理中取胜的关键。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过程分析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习题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这里结合几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过程分析能力,以其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1•过程分析之实物情景还原再现,构建物理过程高中物理中,许多物理问题的设计都源于生产生活的实际,这一类题型情景新颖,是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好题。【例2】跳起摸高是学生经常进行的一项活动,某同学身高1.80cm,体重65千克,站立举

7、手达到2.2米,他用力蹬地,0.4秒竖直离地跳起,设他蹬地的力大小恒为1300牛顿,则跳起后可摸到的高度为多少?这是学生常见,也经常参与的体育活动。然而许多学生碰到这个问题时,却不能利用条件解答。教师在分析这个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一动作,展示出实际情景,细心体会这一过程:人要跳起必先蹲下,此吋重心下降(图3中a所示),然后用力蹬地,重心由于受到向上的合外力,从静止开始加速上升;上升h位移吋,身体伸直,脚刚要离开地面(图3中b所示),人获得一个初速度;离开地面后人只受重力作用,开始做竖直上抛运

8、动,上升H位移吋,人的速度为零,达到最高(图3屮c),此时手伸直触摸到最高点。图3通过这种具体场景回放,帮助学生构建物理过程模型:人起跳必先下蹲,重心先下降,在蹬地的恒力作用下重心开始匀加速上升(时间为0.4秒,F合二FN-mg,初速为零,求离地瞬间速度vt=?),双脚离地时速度最大,然后做匀减速上升(初速为vt,F合二mg,末速度为零。求H=?)o接下来的方法就是用熟知的物理公式计算。学生有了过程分析的体会,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就能模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