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ID:22140070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1页
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2页
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3页
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4页
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意志、学习能力更强。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答问题的能力。实行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的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意识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思维能力 意识 兴趣 方法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过对事物的表象和感知进行分析、概括、归纳而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一个人思维能力的强弱不仅与知识理论水平有关,而且与思维方式有关。我经过十多年的数学教学,认识到应试教育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无意义的分数竞争,导致了低水平的重复训练。只

2、有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意志、学习能力更强。我运用多种方法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一、激发兴趣,增强思维意识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追求、探索。在数学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数学知识的理论性及系统性比较强,概念、法则抽象,公式也比较枯燥,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行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的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意识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首先通过教具演示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用小棒

3、摆一个长方形,量出求周长所需的数据,由此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接着出示一个长7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计算它的周长。学生在课堂上热情很高,参与积极性强,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的想法。部分学生列出了“7375=20(厘米)”的算式,另一部分学生列出了“7×23×2=20(厘米)”的算式,少数学生列出了“(73)×2=20(厘米)”的算式。通过比较,学生掌握了大家都认为较好的方法。这样的教学安排,使学生真正经历了知识的发生与形成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类比,培养思维能力  类比方法是根据两类

4、物质之间一些相似性质从而推导出其他方面知识的推理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类比方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在高年级奥数培训班上教学了行程问题后,出示了这样一题:“已知客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现在两车同时从相距200千米的甲、乙两地,沿甲、乙两地所在的直线出发,经过2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由于题中未说明行驶方向,所以两车出发2小时后相距的路程并没有唯一答案,因此,我组织两个学生在教室中按4种情况进行了演示:①两个学生同时相向而行;②两个同学同时相背而行;⑥两个学生同时向同一方向而行,

5、走得快的同学在前;④两个学生同时向同一方向而行,走得慢的同学在前。这时我再启发学生这道题应该如何进行解答。这样,学生很快得出,这道题应分以下4种情况进行讨论:  (1)两车同时相对而行,相遇后又拉开距离:  (6050)×2-200=20(千米)  (2)两车同时相背而行:  (6050)×2200-420(千米)  (5)两车同向而行,客车在前面货车在后面:  60×2200  50×2-220(千米)  (4)两车同向而行,货车在前面客车在后面:  50×2200-60×2=180(千米)  三、联系实际,注重思维实践  

6、创造性思维训练必须紧密结合教学活动的实际来展开和深化,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思维素质,开发他们的创造智能。可以说,实践是思维的载体,是训练的基地,是创造的摇篮。因此,在实践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决定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所在。  教学“分数应用题”,给出如下问题:“小明读一本180页的故事书,前3天读了全书的1/5,照这样计算,读完这本故事书需要几天?”  把这道题要尽可能地给出多种解答方法:  归一法:180÷(180×1/5÷5);  方程法:设需χ天,180÷χ=180×1/5÷3;  分数法:3÷1/5……  这样不仅使学生

7、掌握了解分数应用题的常用方法,而且帮助学生复习了归一、倍比、方程等有关知识,收到了“精讲一题、带动一片”的效果,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加强了创造性思维的实践训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答问题的能力。每一个教育工,一定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丰富多彩的创新气氛;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索和创新的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的最大空间。我们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行创造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培养科技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