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7236
大小:33.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7-08-22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本文由第一公文网gongwen.1kejian.com收集整理9新课改背景
2、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当前我国的中小学德育一直都是理想化的教育。小学生刚踏入校门我们便以抽象神圣的字眼为他们定下了超越了儿童能够理解的范畴崇高的德育目标,使德育教育变成简单的记忆和背诵,很难真正把德育教育落实到实处。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对中小学生实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构建有效的新的德育教育体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关键词】新课程;中小学;德育教育一、前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是21世纪中国教育最重大的事件,小学《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以及初中《思想品德》与高中政治课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教学应该遵循“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3、贴近实际,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在我国历来发挥着主渠道作用的思品课的这一重大变化给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什么新要求呢?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其进行道德情操、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道德教育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凡的意义。二、学校德育的概念(一)我国学术界对学校德育内容方面的不同定义德育概念是中国大陆德育学界长期以来存在争论的一大有“中国特色”的问题。我国学术界对学校德育定义的最大分歧在于德育的内容方面。什么是德育?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而教育学上的德育,则是相对于智育和美育划分的,它的范围很广,包括
4、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另外,还有更为广泛的德育界定,认为德育除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教育外,甚至还包括环境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等。《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1985)则把德育定义为“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二)檀传宝关于学校德育的定义我比较认同檀传宝的观点,他认为学校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这一学校德育界定强调了下面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德
5、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道德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强调道德教育是德育的根本。道德教育在学校德育中具有基础地位和统摄作用,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和根本。其次,德育的过程是教育者的影响和学生的自我建构的双向活动,影响学生道德形成的主要方式就是控制和影响他们的环境,间接促进他们的道德生长。尽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让其获得道德体验、培养道德行为是教育者进行德育的手段和途径。我国学校有利用专门的德育课程进行德育的传统,小学的品德课、初中的思品课以及高中的政治课是课改以来我国中小学阶段开设的专门的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三、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新课改的深
6、入实施,德育工作中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的观念和现象也渐渐凸现。(一)德育目标制定主体较为单一,内容过于笼统和抽象1、德育目标的制定主体较为单一,德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等并未真正参与。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基本上是以国家决定和颁布的方式确定的。虽然国家作为教育主体之一有决定和颁布学校德育目标的权利和必要,但是如果国家的学校德育目标的制定没有具体德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社区等积极、实际地参与,容易导致中小学德育目标脱离学校德育工作、学生品德发展规律、社区道德需求的实际,成为华丽或颇具诱惑的词语堆积成的花瓶。另外,也容易导致具体德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社区的消极甚或是抵制的情绪,
7、不利于他们积极的发挥。2、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提出的目标过于理想化,没有形成循序渐进的目标序列。目前,中小学校都以过度理想的人格标准作为德育的目标,推崇“圣人道德”和“英雄道德”,“假、大、空”抽象口号式的德育内容过多,不切实际的要求学生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大公无私”、“只讲奉献不讲索取”,把理想与现实割裂开来了,德育显得空洞无力。德育目标的制定也脱离了学生、老师和学校的实际参与,使得德育实际效果大打折扣,成为了“空中楼阁”。而且为了追求“高大”的目标,很多教师趋向于向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造成学生基本的道德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