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段硬膜外腔侧隐窝阻滞.ppt

颈段硬膜外腔侧隐窝阻滞.ppt

ID:52610345

大小:1.15 M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4-11

颈段硬膜外腔侧隐窝阻滞.ppt_第1页
颈段硬膜外腔侧隐窝阻滞.ppt_第2页
颈段硬膜外腔侧隐窝阻滞.ppt_第3页
颈段硬膜外腔侧隐窝阻滞.ppt_第4页
颈段硬膜外腔侧隐窝阻滞.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颈段硬膜外腔侧隐窝阻滞.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颈段硬膜外腔侧隐窝穿刺置管进路的研究和应用颈椎病硬膜外腔注药有效颈肩上肢痛传统进路经棘突间穿刺→硬膜囊后间隙病变椎间盘硬膜囊前间隙神经根炎侧隐窝扩散作用增加药量侧隐窝进路小关节内缘穿刺置管→硬膜囊前间隙或/和侧隐窝方法(1)一、侧隐窝穿刺进路的确定根据尸体解剖标本、CT及MR测量:颈椎管横径较小为23~25mm硬膜囊横径较大为17~20mm因此欲行侧隐窝穿刺,若穿刺针穿越侧隐窝,则有可能伤及硬膜囊或神经根袖方法(2)这种解剖特点决定较安全的方法是将穿刺针穿透侧隐窝的后壁(黄韧带),经针内置管法将导管置入侧隐窝并达侧隐窝前壁或硬膜囊前间隙(椎

2、间盘突出处)。颈椎椎板向外直接延续转变成上下关节突,无椎板外切迹,关节面呈前上后下位,关节间隙窄,故行侧隐窝穿刺只有小关节内缘一条进路。方法(3)二、进路的设计及穿刺方法1、小关节内缘间距的测量X线片显示CT、MR关节柱内缘钩状突外缘小关节内缘间距测量结果为23~25mm(C5-7水平)平均24mm方法(4)2、确定进针点选择病变间隙的下1~2个间隙为穿刺间隙,构成该穿刺间隙的下位棘突为穿刺水平。旁开距离为测得的该小关节内缘间距除以2,再减去2mm。如:C5-6间盘左后突出穿刺间隙选C6-7或C7-T1间隙测量C6-7小关节内缘间距为24m

3、m进针点C7棘突向左旁开10mm(24÷2-2)方法(5)3、穿刺置管方法16G硬膜外穿刺针经进针点垂直进针达C7左侧椎板,稍退针,改朝头端45~60°角进针,使穿刺针勺状面背侧紧贴椎板及其上缘滑入小关节内缘,遇到阻力为黄韧带,退出针芯,接装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边加压边进针。一旦阻力消失,有落空感,为突破黄韧带进入侧隐窝。回抽无血无液,注液气无阻力,则可向头端置管100mm,再退管,留管20~30mm(平C5-6水平),稳妥固定。方法(6)4、注药试验注入含氟美松的0.8%利多卡因2ml,观察20min,颈项部及患侧上肢疼痛消失,并有温热、

4、麻木感。测阻滞神经根分布区域痛觉及触觉减退,肌力稍减弱,但不影响指间关节及腕关节的运动,说明导管顶端恰好位于病变神经根处而无误入蛛网膜下腔及硬膜下腔征象。方法(7)三、临床应用及CT验证选择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相一致、诊断明确、多种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颈椎病病人45例(其中根型颈椎病12例,颈根混合型颈椎病28例,脊髓型颈椎病3例,交感型颈椎病2例)。穿刺置管成功并经注射局麻药试验无误后,注射胶原蛋白酶1200u/2ml,住院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8)其中10例病人在置管成功注药试验无误后,缓慢(1ml/min)注射50倍稀释的欧乃派克2ml

5、。开始注射0.2ml时,CT扫描观察导管位置。注射结束后,观察造影剂的分布情况。导管沿小关节内缘进入侧隐窝导管断端位于侧隐窝结果45例病人穿刺置管全部顺利成功。溶盘注药后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10~15天后,疼痛消除率60%,疼痛缓解率100%,所有病人的麻木酸胀感均有不同程度减轻。3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人的肌张力恢复接近正常,下肢病理反射减弱,2例交感型颈椎病病人的头昏、脑胀、失眠及胸闷症状减轻,心率降至正常。结果10例病人CT造影显示导管位置全部沿小关节内缘进入侧隐窝。造影剂分布:2例在硬膜囊前间隙;5例在硬膜囊前间隙及侧隐窝;3例在患侧侧隐

6、窝。造影剂分布在:硬膜囊前间隙侧隐窝及硬膜囊前间隙侧隐窝讨论(1)颈椎间盘向后突出,可压迫硬膜囊和脊髓,表现为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向侧后方,可压迫神经根,引起神经根充血、水肿、渗出。另外,间盘突出时释放的化学物质可直接刺激神经根引起化学性神经炎,表现为严重的根性神经痛。讨论(2)将药物注射到硬膜囊后间隙亦可使药物扩散到病变侧隐窝或硬膜囊前间隙,但因病变处的炎性粘连,通透性差,药液扩散至病变侧隐窝的量远小于正常侧隐窝和硬膜囊后间隙。欲保证到达病变侧隐窝的药量,就必须增加注药容量和压力,这样则易使药液扩散范围过广,在保证疗效的同时,也增加了

7、副作用发生的可能性。传统硬膜外穿刺置管也难以绕过硬膜囊到达病变侧隐窝。讨论(3)研究颈椎解剖特点,发现经小关节内缘穿刺置管可直接到达侧隐窝。本组10例CT造影病人,造影剂全部分布在病变侧隐窝或/和硬膜囊前间隙。45例病人局麻药试验,即可出现主诉区域的疼痛消失,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均证明经小关节内缘穿刺置管注药,可使药液集中在病变侧隐窝或/和硬膜囊前间隙,可克服传统进路难以将药液集中在病变部位的缺点。讨论(4)X线正位片难以清楚显示颈椎小关节,故难以在X线正位片上测量小关节内缘间距。但因颈椎钩状突外缘与小关节内缘在同一矢状面上,且正位X线片显

8、示钩状突非常清楚,故可借助测量钩突外缘间距而得知小关节内缘间距,以确定进针点离开后正中线的距离。讨论(5)为使穿刺安全顺利,进针时稍使针向外倾斜5°,故进针点比小关节内缘的投影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