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第七版).ppt

小儿腹泻(第七版).ppt

ID:52600400

大小:5.98 MB

页数:84页

时间:2020-04-11

小儿腹泻(第七版).ppt_第1页
小儿腹泻(第七版).ppt_第2页
小儿腹泻(第七版).ppt_第3页
小儿腹泻(第七版).ppt_第4页
小儿腹泻(第七版).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腹泻(第七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消化系统疾病滨州医学院临床学院朱淑霞消化系统疾病第一节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第八节婴幼儿腹泻病第一节小儿消化系统 解剖生理特点第一节小儿消化系统 解剖生理特点口腔食管胃肠肝脏胰腺肠道菌群健康小儿的粪便第一节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口腔:1,颊部脂肪垫:“螳螂嘴”,有助于吸吮活动,上皮珠:“马牙子”2,口腔粘膜:娇嫩、血管丰富,易损伤、感染3,唾液腺:出生时发育不完善,唾液分泌量少,淀粉酶含量,至3~4个月开始增加(达成人1/3),故3个月内不宜喂淀粉类食物。4,生理性流涎:颌面部发育差,口底浅返回第一节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二

2、、食管:1.漏斗状、粘膜纤弱、腺体缺乏;2.食道下括约肌发育不成熟,胃食管返流;3.吞咽过多的空气,溢乳。第一节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三、胃:1,位置:婴儿呈水平位,贲门松弛,幽门紧张2,胃容量:足月儿:30~60ml1~3月:90~150ml1岁:250~300ml5岁:700~850ml成人:2000ml3,胃排空时间:水1.5~2h母乳2~3h牛乳3~4h第一节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四、肠:婴儿肠道相对长——为身长的5~7倍(成人为4.5倍),有利于吸收;肠道(尤其是结肠)固定差——易发生肠扭转、肠套叠;肠壁通透性高——微生物

3、、过敏原、肠内毒素等易吸收入血(感染、过敏)第一节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五、肝脏:年龄愈小,肝脏相对愈大;正常婴儿肝脏可达肋下1.5~2cm;肝脏含血多,功能较差,在感染、中毒、心衰时易发生肝脏肿大;小儿肝脏再生能力强,不易发生肝硬变。第一节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六、胰腺:内分泌——胰岛素(糖代谢)外分泌——消化酶(胰淀粉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3~4个月量较少,6个月内活性仍低,1岁接近成人。3~4个月内不宜喂淀粉类食物;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基肽酶、脂肪酶活性均低,对蛋白质、脂肪消化能力差。返回第一节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

4、理特点七、肠道菌群:胃无菌十二指肠少菌空肠上部少菌空肠、回肠多菌结肠、直肠多菌母乳喂养儿:肠道以双歧杆菌为主牛乳喂养儿:肠道以大肠杆菌、噬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为主第一节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八、健康小儿粪便1,胎便:出生24内排出,3~4天排完。黑绿或墨绿色——由脱落上皮细胞、浓缩消化液、吞咽底羊水组成。2,母乳喂养儿粪便:为黄色或金黄色,均匀糊状,不臭,一般2~4次/日。3,人工喂养儿粪便:淡黄色或灰黄色,较干稠,有臭味,1~2次/日。4,混合喂养:与牛乳相似,但较软,黄。小儿腹泻(腹泻病)(InfantileDiarrhea)

5、小儿腹泻(diarrheadisease)概述分类病因:易感因素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一、小儿腹泻病概述定义: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儿科四大常见病之一发病年龄:2岁以内婴幼儿多发,1岁以内占50%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二、小儿腹泻病的分类一、病程分类:1,急性腹泻病(acutediarrheadisease):病程<2周;2,迁延性腹泻病(persistentdiarrheadisease):病程2周~2月;3,慢性腹泻病(chronic

6、diarrheadisease):病程>2月。二、病情分类:1,轻型:无脱水及中毒症状;2,重型:脱水及明显中毒症状。三、病因分类:1,感染性腹泻: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2,非感染性腹泻:食饵性(饮食性)腹泻症状性腹泻过敏性腹泻其他性腹泻三、病因易感因素感染因素肠道内感染肠道外感染非感染因素(一)易感因素1,消化系统特点:功能不成熟(胃酶活性、胃酸)调节功能2,生长发育快,胃肠道负担重,3,免疫功能低下:胃酸--杀菌(乳汁中和胃酸)肠道SIgAIgM4,肠道正常菌群尚未建立--菌群失调5,人工喂养:牛乳喂养缺点——易污染、不易

7、消化缺乏免疫因子(二)感染因素1,肠道内感染:1)病毒:轮状病毒:1973年澳大利亚Bishop发现。是引起秋冬季腹泻的重要病原。诺沃克病毒:1972年美国Norwalk地区发现。其他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轮状病毒电镜下观察RNA病毒其核酸呈车轮辐条状排列(二)感染因素1,肠道内感染:1)病毒2)细菌:(除霍乱、痢疾以外的细菌)大肠杆菌—①致病性~(EPEC)②产毒性~(ETEC)③侵袭性~(EIEC)④出血性~(EHEC)⑤黏附-聚集性~(EAEC)大肠杆菌镜下观察(二)感染因素1,肠道内感染:1)

8、病毒2)细菌:(除霍乱、痢疾以外的细菌)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侵袭性腹泻(空肠、回肠、结肠)耶尔森菌侵袭+分泌性腹泻其他:鼠伤寒沙门氏菌、金葡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二)感染因素1,肠道内感染:1)病毒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