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小儿腹泻

ID:19903731

大小:1.30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8-10-07

小儿腹泻小儿腹泻_第1页
小儿腹泻小儿腹泻_第2页
小儿腹泻小儿腹泻_第3页
小儿腹泻小儿腹泻_第4页
小儿腹泻小儿腹泻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腹泻小儿腹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儿腹泻病一、概念腹泻病(diarrhealdisease)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一组疾病,主要是有大便性状改变与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在未明确病因前,统称为腹泻病,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征。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982年,石家庄会议把腹泻病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腹泻.二、病程分类1、急性腹泻病(acutediarrhealdisease):病程在2周以内2、迁延性腹泻病(persistentdiarrhealdisease):病程在2周-2个月3、慢性腹泻(chronicdiarrhealdisease)

2、:病程在2个月以上。三、临床分类1、感染性腹泻:痢疾、霍乱、其他感染性腹泻.2、非感染性腹泻:食饵性(饮食性)腹泻病症状性腹泻病过敏性腹泻病等.四、流行病学小儿腹泻病为第三世界国家小儿第一位常见多发病,死因在我国居第二位。1986年对广东等七省妇糼卫生示范县及北京市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岁以下小儿急性腹泻年发病率为201.46%,平均年发病次数为2.01±0.03次/人,平均死亡率为0.51‰。1988年21省入户调查发现5岁以下小儿发病率为每年0.86-3.9次/人,平均为每年2.5次/人。发病两个高峰期。夏季腹泻:发生于6、7、8月,主要是致病性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秋季腹泻:发生于10、

3、11、12月,为,主要致病菌为轮状病毒,危险因素:①1岁以内婴儿;②小儿照看人卫生差;③小儿饭前不用肥皂洗手;④既往经常患腹泻病;⑤饮用水不洁;⑥禽畜放养。五、易感因素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力偏低;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重,进入量较多,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婴幼儿水分代谢旺盛,对缺水的耐受力差,易发生体液紊乱;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易感因素2、机体防御功能差:①婴儿胃酸偏低,胃排空较快,对进人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较弱;②血清免疫球蛋白(尤其是lgM、lgA)和胃肠道分泌型IgA均较低;③新

4、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时,或由于使用抗生素等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时,均易患肠道感染。易感因素3、人工喂养:家畜乳中虽有母乳中某些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而且人工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极易受污染,故人工喂养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六、感染因素1、肠道内感染: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2、肠道外感染:如患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肾盂肾炎、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时,可由于发热、感染原释放的毒素、抗生素治疗、直肠局部激惹(膀胱感染)作用而并发腹泻。有时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可同时感染肠道。3、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七、非感染因素1、饮食因素1)喂养不

5、当:多为人工喂养儿,原因为:喂养不定时;饮食量不当;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或过早喂给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品,果汁,特别是那些含高果糖或山梨醇的果汁,可产生高渗性腹泻;肠道刺激物(调料、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也可引起腹泻。非感染因素2)过敏性腹泻:如对牛奶或大豆(豆浆)过敏而引起腹泻。对牛奶过敏者较多。3)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本要为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肠道对糖的消化吸收不良.使乳糖积滞引起腹泻。2、气候因素气候突变、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或由于口渴饮奶过多等都可能诱发消化功能紊乱致腹泻。八、发病机制(一)消化道功能紊乱:主要是饮食的量与质不恰当,使婴儿消化道功能发生障碍,食物

6、不能充分消化和吸收.并积滞于肠道上部,同时酸度下降,有利于肠道下部细菌上移繁殖,使消化功能紊乱。肠道内产生大量的乳酸、乙酸等有机酸,使肠腔渗透压增高,加之腐败酸的毒性产物如胺类等刺激肠道,使肠蠕动增强,引起腹泻。临床表现轻型:常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重型: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转变而来,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甚

7、至昏迷、休克。实验室检查(一)常规检查1、血、尿、粪为最基本检查,在条件较差的基层医院也应开展此常规检查。1)血常规根据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改变可以判断有无贫血,根据白细胞及分类,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有无感染及感染的类型。2)小便常规有无蛋白及红细胞及白细胞、管型等3)大便常规根据大便常规有无白细胞将腹泻分为两组。诊断根据病因、发病季节、年龄、大便的性状、排便的次数可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应进行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