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600103
大小:6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9
《[精品]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10个核心概念一一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和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数感在首位,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数感,是新课程所追求的目标,为了更好地完成并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寓学生的数感培养于数学教学之中。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一、联系生活,建立数感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科学,它源于生活,并优化生活。教学中,耍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教学数学知识,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
2、数学,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建立良好的数感。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屮,在认识“1”时,先请学生说出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学生例举出:1本书、1只小鸟、1棵树、1根小棒、1个国家、1串葡萄、1捆小棒……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儿粒葡萄是一串?几根小棒是一捆?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1根小棒),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1捆小棒);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1个国家),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1粒葡萄)。即而渗透了“I”中有多,多中有“I”的思想。又比如:认识“0”吋,启发学生自己说出在H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T,学生的积极性一下高涨了起来,“在体育比赛的比分上见过在温度表
3、上见过冬“电话上有0”;“我的格尺上有0”……使学生直观体会“0”。除了表示没有以外,在温度表上、方向图上表示分界点;在尺上表示起点;在日历上表示日期;在电话、车牌上与其他数字一起组成号码。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事,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样,在生活屮体会了数的含义,在现实生活中初步地建立了数感O二、实践体验,深化数感我们耍培养学生的数感,从室内扩展到室外,从校内延伸到社会,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和经历有关情境和实例,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具体现实的生活背景下感受体验,内化知识,深化数感。女[h学生学过步测后,让学生到操场上走一走、量一量,感受50米、100米、400米的距离
4、有多长;学过“克和千克”的重量单位后,让学生寻找并称称、掂掂硬币(1克),两袋盐(1千克)的重量,感受1克、1千克的实际重量。通过这样的实践体验,让学生更深刻更具体地把握大小,产生了积极情感体验,深化了数感。三、动手操作,增强数感动手操作,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是儿童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起点,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展现,是经验不断内化、提升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发展的口由天地。有助于学生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理解数的意义和作用,建立良好的数感。因此,我在教学时,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设置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女m
5、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平均分4个橘子或8块糖,并且让学生一边动手一边思考:你们有儿种分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分体验,逐步认识到平均分的不仅可以是一个物体,还可以是几个物体。这样学生们对单位“1”就有了很清楚的理解,很容易地、顺理成章地联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数感。四、鼓励估算,发展数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新教材也同时把原选学的估算内容作为必学内容
6、。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强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学会对结杲作出合理的解释。女口:估计100步大约有多长?500张纸大约有多厚?一群小鸡大约有多少只?学习重量单位后,估一估一头水牛有多千克?一匹马有多少千克?等等,让学生这样的估算猜测,并说出各自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解释,逐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策略,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数感。五、解决问题,升华数感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从学生生活经验屮举出的例子,将有助于他们把所学习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來。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因此,培
7、养学生的数感还耍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要使学生学会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从一个复杂的情境中提出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感,同时也使已具备的数感得到了强化。例如,在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创设情境,如:春天来了,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事情呢?“春游”。在组织春游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哪些问题呢?或者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