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脂肪肝CT定量诊断与肝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研究及对临床疗效评价的价值.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脂肪肝CT定量诊断与肝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研究及对临床疗效评价的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脂肪肝CT定量诊断与患者肝功能的关系及对临床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选取脂肪肝患者260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体检止常者4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CT定量值,对比两组间治疗前后的CT定量值差异及肝功能异常情况。结果:观察组中轻、中、重度患者分别为116、90、54例,肝功能异常率分别6.03%、14.44%、37.04%,轻度组与对照组肝功能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卩>0.05);中、重度组肝功能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后,轻、中、重度组肝CT值提高,肝功能异常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中、重度脂肪肝与肝功能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CT定量诊断可评估脂肪肝的疗效。【关键词】肝功能损伤;脂肪肝;CT诊断;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57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805(2016)18-0006-03脂肪肝起病诱因众多,多发生在弥漫性肝脏疾病屮,属肝脏疾病发展的病理过程[1]。早诊断、早干预、合理有效治疗可有效降低脂肪肝发病率,保证人们的健康安全。CT定量诊断是当前临床上使用最广的脂肪肝诊断方式,依据治疗前后CT
3、定量值的变化,可有效评价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同等数量的患者与健康者,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CT定量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及其在临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脂肪肝患者及体检正常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记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60例,男180例,女80例,年龄16-77岁,平均(43.4±2.8)岁,无病毒性肝炎及其他肝胆系统的基础疾病;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5〜63岁,平均(46.7±3.2)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
4、两组行肝部CT检查,具体操作为:采用PHILIPSBr订liance16MSCT进行平扫,层厚5mm,窗位45IIU,窗宽200IIU;从膈顶端到肝下端,包括整个肝脏,反复平扫多次,根据密度测量CT值;如需进行增强检查的患者从动脉或静脉注射有机碘,可以使病灶更加明显。观察组于治疗后4周进行复查,再次行肝部CT检查。1.3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制定的标准分组:肝/脾CT比值>1为正常肝;肝/脾CT比值0.7-1.0诊断为轻度脂肪肝;0.5〜0.7诊断为中度脂肪肝;小于0.5诊断为重度脂肪肝。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
5、SS19.0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CT检查定量值比较依据诊断标准,观察组屮轻度脂肪肝116例,中度脂肪肝90例,重度脂肪肝54例;轻、中、重度组CT检查各定量值与対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各组肝功能异常情况比较轻度组与对照组肝功能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屮、重度组肝功能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
6、有统计学意义(1X0.05),见表2。2.3观察组治疗后CT定量值及肝功能异常率变化治疗后,轻、中、重度组肝CT值提高,肝功能异常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X0.05),见表3。3讨论脂肪是人体物质构成的重要部分,仅次丁糖类与蛋白质,脂肪的吸收、转化、分解、合成及氧化等各类代谢反应,主要是由人体的肝脏器官完成,从而保持人体脂类的动态平衡[2]。临床研究表明,健康机体其肝内脂肪含量约占器官重量的5%,其构成有磷脂(2/3)、胆固醇(0.5%)、廿油三酯(1%)等;若肝脏器官内的脂肪含量超出正常值,蓄积的脂肪将造成器官发生生
7、理变化,诱发脂肪肝[3]。近儿年来,受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影响,良好的膳食习惯逐渐被摒弃,人体摄入的高纤维素物质越来越少,高蛋白、高热量、高脂肪的物质则更受人们的喜欢,加之人们缺乏运动,超重、肥胖人群越来越多,致使脂肪肝发病率逐年上升[4]。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患有脂肪肝的人数超过人口总数的10%〜39%,不同地区、人种及人群层次中,均存在大量的脂肪肝患者,平均患病率高达20%左右[5]。虽然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尚且不明,但发病的重要原因在于脂肪代谢出现界常,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肝细胞摄入的脂肪数量不断增多,而氧化代谢反应则不足,代谢发
8、生紊乱,肝脏内脂类物质不断蓄积,造成肝细胞发生脂变[6-7]o脂变的肝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变形、断裂,致使主要存于肝细胞的线粒体内的内氨酸转氨酶(ALT),通过通透性增加的肝细胞膜或缺血性坏死的肝细胞,释放入血液屮,使血清酶活性增加,转氨酶升高,从而诱发肝纤维化及肝硬化[8]o依据流行病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