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ID:26640991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8

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_第1页
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_第2页
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_第3页
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作者:王嵩,李琼,王夕富,季光【摘要】采用CT定量测定的方法,探讨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3例脂肪肝病例,中医证型分为肝郁脾虚、痰瘀互结、痰湿内阻、肝肾不足、湿热内蕴型,分型后做肝脏螺旋CT扫描,分别测量肝、脾CT值,以肝与脾CT值比值进行中医证型的定量分析。结果:脂肪肝中医证型与脂肪浸润程度关系密切,五个证型之间弥漫型和局灶型脂肪浸润的构成比及肝脾CT值比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弥漫型、轻度脂肪浸润多见于肝郁脾虚型。结

2、论: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相关,肝脾CT值比值可以作为区分脂肪肝中医证型的客观性指标之一,判断各证型脂肪浸润程度。【关键词】脂肪肝;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诊断;证候 在脂肪肝中医证候研究和疗效评价方面,多采用超声检测技术[1],而较少见应用CT定量测定方法研究脂肪肝的中医证型[2]。本研究利用CT定量分析的优势,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初步探讨了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05年1月~2006年1月就

3、诊的脂肪肝病例113例,其中门诊病例83例,年龄27~77岁,平均45岁。其中男性66例(年龄27~73岁),平均43岁;女性17例(年龄29~77岁),平均54岁。住院病例30例,年龄26~86岁,平均55岁。其中男性16例(年龄26~72岁),平均50岁;女性14例(年龄29~86岁),平均60岁。所有病例均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脂肪肝诊断标准[4],均经常规肝脾CT平扫定量诊断,其中35例行增强CT检查,由两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阅片;入选病例排除合并病毒性肝炎、药物性

4、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肝脏疾病或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并另由两位高年资中医医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结合魏华凤等[5]《脂肪肝辨证分型规律的初步研究》,辨证分为肝郁脾虚(syndromeofstagnationofliverqiandspleendefi-ciency)、痰瘀互结(syndromeofintermingledphlegmandbloodstasis)、痰湿内阻(syndromeofphlegm-dampnessblockinginternally)、肝

5、肾不足(syndromeofdeficiencyofliverandkidney)和湿热内蕴(syndromeofinteriordampness-heat)五型。入选病例中,住院病例中合并胆道结石、炎症13例,胆囊息肉2例,胰腺炎5例,冠心病、高血压3例,肾结石、肾积水1例。  1.2CT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LightspeedPlus四层螺旋CT扫描机,常规肝脾CT平扫检查,必要时增强扫描(如肝岛、局灶型脂肪肝的鉴别诊断)。兴趣区测量选取病灶的中心层面,应用GE公司Aedifferentiatio

6、nandthetypingandgraduationofCTscanningresults  图1局灶性脂肪肝(略)  Figure1Focaltypefattyliver  A:Thefattyinfiltrationoftheliverellardensityshadoentoftherightlobeoftheliver,entscanningofthesamecaseofA.Itcouldbedistinguishedfromoccupyinglesionintheliver.  图2弥漫性脂

7、肪肝(略)  Figure2Diffusiontypefattyliver  A:Thiscaseildfattylivereofstagnationofliverqiandspleendeficiency.Theliverdensityeofphlegm-dampnessblockinginternally.CTscanningshopidbloodvesselshadoildfattylivereofinteriordampness-heat.CTscanningshoildfattyliver;

8、theratiooftheliverandspleenCTvaluesoderatefattylivereofinteriordampness-heat.There.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大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6,7]。在中医学中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积证”、“痞满”、“胁痛”、“痰癖”、“眩晕”、“瘀血”、“痰湿”和“积聚”等范畴[8]。本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其病理机制主要是肝失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