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观察作者:钱素芳单位:河南省开封市妇幼保健院【摘要】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对HBsAg单阳性和HBSAg伴HBeAg(包括(HBcAg阳性)双阳性孕妇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及婴儿注射乙肝疫苗。结果检测结果表明,研究纽小孩至12月龄吋HBV感染率为4.56%,对照组小孩感染率为31.94%,(x2=19.96,P<0.01)o结论HBIG联合乙肝疫苗是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关键词】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乙型肝炎是严垂危害人类健康的传
2、染病。全球大约有20亿人感染HBV,其中有3.5亿是HbsAg慢性携带者。我国是高发区,乙肝农面抗原携带者高达10%〜15%0母婴垂直传播是HBV感染的重要途径,我国的慢性感染者约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1]。I(IJHbsAg阳性和HbeAg阳性的母亲是高危人群,英围产期传播率平均可达85.0%。这些婴儿如果不经免疫干预,大约有90.0%的婴儿今后将为HbsAg携带者[2]。为观察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本文对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门诊产检和住院分娩的285例HbsAg阳性和HbsAg伴HbeAg双阳性的孕妇及其婴儿采
3、収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处理,与同期72例同类孕妇及其婴儿作对照观察。1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门诊产检和住院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165例,HbsAg伴HbeAg双阳性孕妇120例,共计285例。均在孕20周起注射HBIGo另选同期孕期未行系统产检临产入院时经检测确沱的HBV感染的单阳性孕妇42例和双阳性孕妇30例,共计72例,作为对照。所有病例肝肾功能正常,无英他严重内外科合并症及妊娠并发症,年龄、民族、孕产次、分娩吋胎龄和分娩方式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357例产妇共分娩新生儿357例,男192例,女165例。1.2
4、研究方法研究组孕妇自妊娠20周开始注射HBIG,1次/4周,200u/次,直到临产。对照组孕妇未注射HBIG.357例新生儿均于出生后24小时内及2周时注射HBIG200U,按0、1、6方案接种乙肝疫苗。1.3检杳方法及检验试剂孕妇于孕20〜24周及产前采静脉血作血清乙肝两对•半检测。所有婴儿于12月龄时采静脉血作血清乙肝两対半检测。乙肝病毒两対半检验技术采用上海实业科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均在有效期内,按说明书使用),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乙肝疫苗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u妙支。2结果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保护率见表k两纽孕妇及所生婴儿接种HB
5、IG和乙肝疫苗后,均无任何异常反应,婴儿12月龄时检测乙肝两对半。研究组285例婴儿抗・HBS阳性266例,全阴6例,保护率93.3%,无效13例。对照组72例,抗-HBS阳性47例,锄2例,保护率65.2%,无效23例。研究组保护率较高(x2=19.96,PV0.01)。表1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保护率(略)x2=19.96,P<0.013讨论我国是乙肝高发区,HBV母婴间的传播是一条重要途径。而宫内感染是母婴间传播的最主要的方式。HBV可以通过胎盘屏障引起胎儿宫内感染。主耍发生在孕晚期。可能是山于妊娠发展至孕晚期滋养细胞层逐渐变薄并形成绒毛•血管膜,
6、使HBV容易突破胎盘屏障⑵。HBIG是一•种高效价的IgG型的抗体,据报道HBIG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能中和孕妇和胎儿体内的HBV[3]。同吋激活补体系统,增强体液免疫,清除HBV,降低母血中的病毒含量,防止和减少止常细胞感染HBV,也可能减少HBV在体内的复制。孕20周后胎盘有主动从母体输送IgG型抗休给胎儿的功能[4]。孕妇多次注射HBIG,抗HBS经胎盘传输给胎儿,使英在宫内即获被动免疫保护,预防了HBV的宫内感染。婴儿接种HBIG和乙肝疫苗,既获被动免疫保护,又获主动免疫保护,降低了慢性感染的发生率。通过本研究表明,不论对单阳或双阳孕妇及其婴儿,多次注射HBI
7、G并联合接种乙肝疫苗,均能有效阻断HBV宫内感染和慢性感染。【参考文献】[1]YaoJL,PerinataltransmissionofhepatitisBVimsinfectionandvaccinationinChina.Gut,1996,38(suppl):37
[2]闫永平,徐徳忠,王闻亮,等.胎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宫内传播的关系[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7):392-395
[3]梁宝珠.乙肝病毒宫内感染与孕期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