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454605
大小:4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7
《一年级数学质量分析 (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刘庄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中一年级数学考试质量分析一、预测本次一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题以考察学生,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为理念和检查学生应有的简单、基本的数学素养为出发点,力求体现基础性、全面性和趣味性的命题原则,全面考查一年级学生对教材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简单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加强了对基本运算能力、用简单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空间观念能力的考查。我预测学生的平均成绩会在80分左右,试卷的第一题是我会填,包括11个小题,考试内容比较广范,它不仅考查了我们这半学期所学习的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
2、认识,部分人民币的知识,及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这些内容,对概念考查较少,对知识理解运用掌握考查较多。这部分知识失分会比较多。第二道题,我会算,(16分)错题较少。第三题,我会分(6分)比较简单,应该不会失分。第四题,我会列式计算。(10分)这道题考察学生理解题意的情况,错题不会太多。第五题,我会解决问题,(25分)从卷面看,满分率较低,大部分学生得分在12---16分之间,考得比较好的是第2、3小题,第一小题总数量,本应用加法计算,但很多学生不会理解图意,以为是求部分,用了减法计算.失分最严重的是第1小题,本道题考察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部分学生不会理解题意,本该用减法计
3、算的,但很多学生用了加法计算.总的来说,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还需提高.第四题,学生回答不完整。失分会比较多。二、统计此次考试参考人数是54人,平均分69分,90分以上是人有13人,80-90的人有5人,60到80的人有25人,60分以下的人有11人。三、质量分析1、试卷特点分析从卷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口算和填空。第二类是综合应用,主要是考应用实践题,包括判断打钩,看图列算式和解决问题三部分。从试题的类型和试题的表达方式,都能很好的检测出学生在这半个学期以来所学的数学知识,很好的测试出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本张试卷共有五道大题,题量合适
4、,有两道题偏难,考察的内容涉及前七单元所学认识图形、观察物体、二十以内的减法、认识100以内的数、找规律、认识人民币几方面的内容,考察的内容很全面。综合整张试卷,可以看出试卷关注的是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让学生学有所用。通过一些让学生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考察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2、学生整体情况分析学生的平均分是69分,低于平均分,分数主要集中在70-80分之间的人多,失分主要在解决问题方面。3、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基础题上失分。由于一年级的孩子缺少考试和测验的经验,平时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不错,但由于部分学生考试时不认真、
5、不细心,考试时出了很多错。主要有:①做题浮躁,不细心。如:和90相邻的两个数十()和(),70前面一个数是(),58后面第5个数是()。②对“前后”的理解有误。如:58后面的第五个数()70这个数的前面一个数是()③考虑问题不周到,橡皮擦了之后就没有补写。最大的一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数是()。④对一句话的理解有误如,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把下面各数排列起来。5718100879050部分优生已经理解了相对性,考虑得比较全面,但标准答案唯一,所以还是被扣了分。因此,要想在基础题不失分,学生平时就要多下功夫,让学生养成思维严谨,步骤完整的解题习惯;要形成
6、不单求会,而且求对、求好的解题标准。只有全方位的“综合治理”,才能在坚实的基础上形成运算能力,解决计算“东丢西落”的弊病。2、综合题上失分。主要是考核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学生在这部分失分比较多,主要有:①主要体现在学生对看图列式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掌握不够好,不能正确判断加减问题,或是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不会用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或是老师的读题对学生有误导,不会灵活解决问题。②应用题的审题能力差,不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失分最严重的就是最后一题,由于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所以对于“小明比小莉多跳了多少下
7、?”失分较为严重.有些学生学生根本没有理解自己求出来的是什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不够。还有最后一题提出“数学问题”竟有一半的学生是“编数学问题”,失分甚为严重。我想我要在教学中要加强审题训练,才能使我们的学生高分高能。四、改进建议1、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数学基础训练讲究一个“严”字,教师及学生的态度都要严肃,教师的教风要严谨,对学生的要求要严格。一定要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当碰到基础知识的变形题时,就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了。否则,学生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