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6年第9期广西社会科学NO.9,2006(总第135期)GUANGXISOCIALSCIENCES(Cumulatively,NO.135)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张典兵(菏泽学院教育科学系,山东 菏泽 274015)[摘要]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研究领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并形成了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克里夫·贝尔的反省价值道德教育理论、拉思斯的价值澄清道德教育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等。这些道德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有以下方面:树立“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德育观;创新德育方法,强调体验,注重对话;构建“开放式”的德育活动体系
2、;开发和设计“生活化”的德育课程。[关键词]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 我国 学校德育 启示[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917(2006)09-0179-04X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对道德教育问题的绝不是死记硬背道德条例或强迫纪律,而是促进道研究进入空前繁荣的时期,形成了诸多影响广泛的德认知水平的提高;它反对将道德知识强行灌输给道德教育理论学派。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尊重学学生的道德教育方法,主张道德教育同理智教育一生的理智能力、强调学校生活与学生自由活动的教样,是以激发儿童对道德问题和道德决策进行积极育价值、反对形式主义的道德说教几乎
3、构成了当代思考为基础的,同时,还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道德发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全部内容。深入研究这些道德展的巨大刺激作用。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的有效开展具有十分重实现了道德教育理论的时代转型,从根本上改变了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传统道德教育目中无人、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弊端,客观上实现了由道德“灌输论、培养论”向道德“学习一、当代西方几种主要的道德教育理论论、发展论”的根本转变。(二)克里夫·贝尔的反省价值道德教育理论(一)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克里夫·贝尔认为,对道德之终极目的———“人科尔伯格吸取了杜威的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说类幸福”和“美
4、好生活”的追求,产生于基本的人类需和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说的思想,在明确区分道德与要和倾向,它是人性中固有的,这使道德教育理论建非道德、确定道德冲突在人们作出道德决定中的作立在一个崭新的基础上,从而向作为传统道德教育用的基础上,采用“道德两难法”研究了儿童的道德理论基础的道德规范论或道德约束论提出了强有力发展和教育问题,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及其的挑战。为此,这一理论提出了学校价值教育最有道德教育模式。这一理论认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效的方法是理论讨论法、问题中心法和对话法;在道的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要根据儿童道德教育课程上,主张建立综合的价值教育课程和开德发展的
5、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设单独的价值教育课;在教师作用问题上,极力反对X[收稿日期]2006-05-16[作者简介]张典兵(1966-),男,山东郓城人,菏泽学院教育科学系副教授,硕士。179张典兵/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传统的权威主义的教师角色,主张教师应尽其所能(六)卡洛·吉莉根的关爱理论地为学生服务,与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从而促进学卡洛·吉莉根认为,关爱的道德比科尔伯格提出生道德知识的顺利获得和道德能力的快速发展。的基于公正和权利的道德更为重要,这不仅表明关(三)拉思斯的价值澄清道德教育理论爱是道德认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道德
6、的拉思斯认为,现代社会已经完全改变了单一一成熟应包括学会如何关怀和爱护他人,而且也表明,统的社会文化体系,社会价值观念转变很快,各种社缺乏关爱意识与不知道如何关怀和爱护他人,这是会传播媒体以及民族间的广泛交流,给学生提供了当前人们道德认知以及道德教育的一个缺陷。吉莉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生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根的关爱理论表明,道德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同的选择,并经常面对价值冲突,对此,传统的道德教情心和关爱心,使学生学会关爱自己、父母和他人,育已显得捉襟见肘、无能为力。学生只有通过价值并进而学会关爱整个自然和社会。澄清理论所提供的方式,对道德价值进行理解、评价,从而自主
7、地选择自己的价值观并付诸行动,才能二、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切实解决价值冲突问题,形成稳定的道德发展心态启示和道德品质。可见,价值澄清不同于传统学校价值教育方法的主要特点在于,它不是向学生传递某种(一)树立“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德育观本身就是模糊不清的所谓正确的价值,而是强调通长期以来,传统德育以教材为本,以教师为中过一系列价值澄清策略,使学生掌握一些澄清自己心,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的客体,注重道德知识和道价值的技巧,提高学生自我批评、自我指导的能力,德规范的灌输,德育的意义被禁锢在认知层面,被窄并使他们把这种能力转化为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