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296106
大小:17.98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6
《证券理论与实务06 教学案例 国债发行要遵从市场规律.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债发行要遵从市场规律目的:掌握国债的概念及发行原则,了解我国的债券市场的发展状况。内容: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国债由于收益率高、风险低而受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因此,在国债发行中,一改80年代的行政摊派,变为投资者对国债的踊跃购买。于是,1991年和1992的国债发行非常顺利。但到1993年,由于受股票热、房地产热、开发区热及非规范化集资、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包括国库券在内的国债发行市场出现萧条,不但影响了财政计划的完成,也影响了国家建设资金的到位。造成这种状况有一系列客观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宏观金融环境有较大变化情况下国债
2、发行条件与资金市场需求有一定距离。国债尚未赢得市场。具体分析。有以下原因:1.在各种高收益率投资的冲击下,国债利率偏低,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1993年三年期和五年期国债的利率分别为10%和11%,后来随5月份银行利率的上调,年利率分别调整为12.52%和14.06%。但是,资金市场供应紧张,资金价格居高不下,年利率大都在20%以上,有相当一部分还超过了30%。和整个社会资金市场价格相比,国债利率差距甚大,虽然并不是人人都能买到高收益债券,但其负面影响却不可低估。2.发行和兑付手续费偏低,证券经营机构不愿经营国债。1993年我国国债发行
3、手续费为3.45%,兑付费为4%,而地方企业债券发行费用大部分为6%以上,国债与之相比差距甚大,证券经营机构的积极性很低。3.发行时间过于集小,社会资金消化困难。1993年的国债发债发行几乎集中在第二、三季度进行,但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投资证券的资金总量是有限的。由于国债发行期过于集中,社会资金市场承受不了。4.国债期限过长,不符合投资者的心理。当时国债的期限不是三年就是五年,但当时全国居民的大部分收入还不高,用于证券投资的资金量还很少,加之物价的上涨,因此,人们都愿意将其手中的资金投资于“短平快”证券,而长期限的国债并不适合投资者
4、的胃口。5.发行价格限制过死,和市场规律相悖,市场不能接纳。由于1991年和1992年国债发行市场很繁荣,三年期国债在发行市场上很抢手,同时,由于1992年的资金市场供给比较充足,和整个资金市场的价格相比,国债的价格有一定的优势,因而自然有市场。但进入1993年后,资金市场供应紧张,而国债利率却没能根据资金市场具体情况及时调整,适应不了市场的要求。看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尊重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按照市场原则办事。问题:(1)确定国债利率至少应当考虑的因素。答:①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国债利率必须依据金融市场上各种证券的平均利率水平
5、而定。证券利率水平提高,国债利率也应提高,否则国债发行会遇到困难;金融市场平均利率下降时,国债利率水平也应下调,否则政府会蒙受损失。②银行储蓄利率。一般说来,公债利率以银行利率为基准,一般要略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息,以利于投资者购买国债。但不要过高于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否则形成存款“大搬家”。③政府的信用状况。一般情况下,由于政府信誉高于证券市场私人买卖证券信誉,所以在政府信誉高的情况下,国债利率适当低于金融市场平均利率水平。但如果政府信誉不佳,就必须提高国债利率,才能保证国债顺利发行。④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当社会资金供应充足,国债利率
6、即可降低;当社会资金供应紧张,国债利率必须相应提高。否则,前者可能导致国家额外的利息支付;后者可能导致国债发行不顺利。国债利率影响因素主要考虑市场利率、银行利率和经济条件。(2)简述国债的发行原则。答:①需要原则。首先是财政运行对国债的需求,即一国财政收支越不平衡,其对国债筹资的需求就越大。不难发现,国债连年发行和财政上的收支不平衡是一对如影随形的经济现象。其次是社会(企业和居民)对国债的需求。政府应据此来设计债券种类、期限和规模。②负担限额原则。即从法律上规定发行额度,使国债发行被限定在国民经济可承受的范围之内。③低成本原则。即国债
7、发行应尽可能采用低费用的发行方式。④稳定经济原则。即国债发行应尽可能“熨平”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并有利于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而不是起相反作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