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235459
大小:2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5
《挖掘数学开放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挖掘数学开放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我们知道,一名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的多少并不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数学的精神。数学的精神是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和应用数学的根源所在,而这种数学精神的培植过程就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过程。教学实践证明,充分挖掘数学开放性题目,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由于开放型问题的解决,一般要求学生去观察、尝试、类比与归纳,依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和要得出的结论,必须要求学生进行严格推理论证,这与有明确条件与结论的封闭性问题相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目
2、前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大部分都是训练题,即使有部分探索性问题,也由于教师的提示,几乎成为封闭性、半封闭性的习题,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因此,教学中要精心设制开放型问题,逐步渗透,给学生思维锻炼的机会。下面本人结合教学中的几个成功案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开放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一、设计适度型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思维是否敏捷,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是否适度。本人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先设计两组题组(其中一组的二次项系数不为1),通过两种重要的解方程的
3、方法,即因式分解法和求根公式法解出两组方程的根。此时,不急于发问学生:“两根与系数有何关系“,而是先让学生计算出X1+X2与X1*X2的值后,再由第一组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观察出X1+X2与x1*x2与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的关系,当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后,由学生作出猜想1:对x2+px+q=0的两根x1与x2,x1+x2=----,x1*x2=-----。很自然地导出定理地一种形式。在此基础上,再创设问题:“第二组方程(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两根是否也有相似的关系?”并可以引导如何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
4、,使之变为第一组的题型,再由学生作出猜想2:对ax2+bx+c=0(a≠0)的两根x1、x2,x1+x2=----,x1*x2=---。从而由特殊到一般导出定理。这种设计的问题有梯度,照顾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回答问题踊跃,思维敏捷。二、通过联想、类比,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能力求同思维是从已知材料中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得出规律性的知识,寻找问题的同一答案,而进行联想与类比与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密切相关。在“相似三角形”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与“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如“相似三角
5、形”的判定与“全等三角形”判定的SAS,ASA,AAS,SSS等有些相似,但也有所区别,可以让学生自学比较,类比后得出结论。在学完特殊四边形后,要求学生就其边、角、对角线等性质进行比较,从而更好的掌握与运用有关的性质,找出边、角的共有性质与各自的特征。这样的设计不但沟通了知识间的横纵向联系,有利于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应用与深化,而且使学生的求同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对优化思维深刻性品质有益处。三、变化、命题转换,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正向思维训练外,还应不失时机地设计逆向性问题,培
6、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使两者相互促进。在教学中,可以将命题地条件(结论)变化,那么结论(条件)会怎样变化呢?如我在教材第二册的例题教学时,本人讲完例题后,设计如下开放问题:当条件变化时,结论如何变化?即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等)各边中点依次连结而成什么样的四边形?另外,还可以设计为:当结论变化时要求条件如何?即要依次连结四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为矩形(菱形、正方形)时,条件应如何变化?最后,可以问学生:结论能否为梯形,为什么?这样的设计就迫使学生做逆
7、向探求,思维要求更高,逆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四、引导四辨,增强思维的批判性由于开放题的结论常常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有的有待于猜想,有存在多种可能,这就为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与素材。在“圆”的教学中,有这样一训练题:相交两圆的公共弦长为24,两圆半径分别为15和20,求圆心距。大部分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作答,结果有两种答案。于是,我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经过激烈的争议,终于使一部分学生在争议中变得聪明起来,这样通过“批判自己”,才能不断完善与提高。五、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
8、性教学中,尤其是解题教学中,主要通过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探求解题思路和方法,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在“弦切角”习题训练中,课本有一道练习题:如图,△ABC内接于⊙O,∠1=∠2,EF切⊙O于D,求证:BC∥EF.本题可以启发学生从“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等角度证两线平行,还可以用“OD⊥BC,OD⊥EF”来证平行关系,在解题中用到多个不同的知识点,使学生证题的思路开阔。再比如,在初三总复习时,关于“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勾股定理”等,一切学生用其他的方法证明,学生发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