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沁园春 雪》.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南宁市邕宁区朝阳中学黄冠华语文导入:请说说几个含“雪”字的成语雪中送炭冰雪聪明程门立雪风雪交加鹅毛大雪囊萤映雪请再找几句咏雪的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毛泽东沁园春·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南宁市邕宁区朝阳中学黄冠华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重点句子。2、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词中意境及凝练的语言。3、理解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4、领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体会诗人宽广的胸怀和宏大的气魄,培养乐观、坚定、自信
2、的生活态度。“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一、解题:“沁园春”是什么?“雪”又是什么?《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阕què,上阕13句,下阕12句,句号处必须押韵。“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过后写下了这首词。背景介绍二、
3、三、作者介绍:毛泽东,字润之。(1893-1976)生于湖南湘潭韶山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毛泽东的诗词创作自少年始,直至暮年,贯穿其一生。其一生伴随中国革命的发展,其作品堪称浓缩的中国革命诗史……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1.给红色的字注音:沁园春( )红装素裹( )稍逊( )成吉思汗( )折腰( )今朝( )分()外妖娆()数风流人物()稍逊风骚()qìnguǒxùnhánzhézhāoráoshǔsāo四、自学反馈fè
4、n2.结合注释,说出词句的意思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五、诗歌朗读停顿节奏重音感情沁园春·雪1936年2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六、整体感知1.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上阕:绘北国雪景,赞祖国壮丽山河下阕:评历史人物
5、,抒诗人伟大抱负2.思考:上下阕之间有一句过渡句,请迅速找出并说说它的作用。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作用:承上启下。七、赏析上阕1.上阕哪几句是总写雪景?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哪些?“望”字领起的内容有哪些?“北国风光——万里雪飘”是总写,“望长城内外——分外妖娆”是具体描写(分写)“望”字总领,领起的内容从“长城”到“欲与天公试比高”。2.哪些句子是想象之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3.“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体会“惟余”和“顿失”的作用并说出所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惟余”体现白雪覆盖的
6、范围之广,“顿失”表现冰封速度之快,用了夸张的修辞。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山、原都是静止的事物,为何写它们“舞”、“驰”?★山、原都是静止的事物,写它们“舞”、“驰”是化静为动的动态描写,是浪漫想像,是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先总写北方雪景。然后写眼前实景,接着写想象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出了“江山如此多娇”。江山如此多娇概括写景具体写景想象写景(实写)(以动写静)(虚写)对祖国河山热爱赞美(写景、抒情)总结上阕1.文中提到的英雄分别有什么功绩?★秦始皇(第一次统
7、一中国)、汉武帝(建立强盛西汉)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宋太祖(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宋朝)、元太祖(武功盖世,统一蒙古,立足中原)。八、赏析下阕2.对于这些英雄人物,作者用了一个“惜”字,“惜”的内容指哪些呢?★“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就是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惜”中含贬,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同时,委婉指出短于文治的缺点(略输、稍逊、只识);3..“惜”中含有哪些意思?★“惜”字包含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强信念。4
8、.下阕提到的五位帝王,诗人认为哪一位最缺乏文采?根据是什么?作者为何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成吉思汗最缺乏文采。其他几位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而成吉思汗是“只识”。★作者用“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5.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