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136726
大小:3.28 MB
页数:101页
时间:2020-04-01
《苏教版.七下文言文复习.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教版.七下语文文言文复习初三语文备课组武庆开赵普一、通读全文,理解加红字的意思。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赵普,字则平,北宋政治家。后梁龙德二年(922)生于幽州蓟州(今北京城西南),后唐末年,相
2、继迁居常州(今河北省正定县)、洛阳(今河南省洛阳)。赵普智谋多,读书少,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二、人物简介三、一词多义1、以:①太祖常劝以读书 (拿、用)②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把)③普又以其人奏 (将)④跪而拾之以归 (连词,而)2、为①及为相 (担任)②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作为)③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担任)重点句子1.跪而拾之以归2.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3.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4.太祖常劝以读书四、古今异义1.龌龊: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形容人过分谨慎)这乞丐衣衫褴褛,很龌龊。(形容不干净、肮脏)2.颜色: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3、(面容颜色)这幅画的颜色很鲜。(色彩)3.处决: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处理决断)这个罪大恶极的杀人犯今天被处决了。(枪毙)4.明日:明日,普又以其人奏(第三天)我明日去。(明天)五、问题讨论课文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来。参考思路:1、读书勤奋,奏荐人才2.你认为赵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性格特征)从哪些细节描写中看出?2、赵普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解析:第一件事情表现了赵普的勤奋好学:“晚年手不释卷……读之竟日”第二件事情表现了赵普的冷静沉着(“碎裂奏牍之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和意志坚定、超人毅力、不畏权势,执著、热爱国家(一奏、二奏
4、、三奏、四奏,复奏如初)3、从课文中所写赵普的事迹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1)正面:读书要刻苦;珍惜时间,刻苦攻读;读书要精;学以致用;要一心为公,不计个人得失;敢于坚持真理,等等。(2)反面:少时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说话办事要讲策略,等等。(3)评价人物的方法:一分为二,客观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物。文章通篇没有说明介绍的何人,为什么奏荐此人,而是把笔墨用在一奏、二奏、三奏、四奏,作者为什么不介绍一下被举荐的人?解析:文章的详略要根据表达主题、刻画人物形象的需要来确定。本文主要是表现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品质,写他四次奏荐此人,虽然几经打击,甚至蒙受羞辱,但他"复奏如初"
5、,以形传神,显示出赵普的为人,反映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赵普为国荐才的精神跃然纸上。因此,被举荐人的情况可以略写。这四次举荐在写法上有区别吗?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第一、二、四次举荐是略写,对赵普只用了“奏荐某人”复奏其人“复奏如初”十二个字,太祖的态度也只用“不用”“亦不用”“卒用”来交代,语言高度概括。但详写了赵普第三次举荐时的情景。“碎裂奏牍掷地”的细节描写了太祖发怒时的情形。“碎裂”写出了太祖发怒的程度,“掷”强调了发怒到怒不可遏的地步。而赵普沉着镇定,表现在“跪而拾之”这一细节上,日后他又“补缀旧纸,复奏如初”,这个细节描写反映了赵普的决心和耐心,一个“以天
6、下事为己任”的不屈不挠的人物形象便凸现出来了。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你能结合第一节谈谈吗?解析:阖户启箧取书表现赵普专心致志的读书,一个“阖”表明了闭门谢客,暂停一切社交活动,排除一切干扰,可见为治理国家而认真读书决心之大。两小儿辩日哪条直线长?孰为汝多知乎辩斗dòuyúcāngtāngrǔ盘盂沧沧探汤zhìshú给下面画线的字注音:凉凉看谁读得好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7、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孔子)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辩论争胜负缘故认为距离正午到清清凉凉伸手热水判断谁认为你通“智”,智慧2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3孔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